臉書全力推動布局元宇宙。(圖/網路)

「元宇宙」有何魔力 ! 傳臉書改名是因為它?

【特派記者陳克智 / 整理報導】近日只要鍵入新聞關鍵字「元宇宙」搜尋就會發現,臉書、微軟、Google等科技巨擘均宣示布局「元宇宙」,甚至臉書下週將會因為它而改名,至於公司新名稱是啥? 讓我們拭目以待!

首先科普一下這個名詞,根據維基百科解釋。元宇宙(英語:Metaverse),又稱形上宇宙,此一科技詞彙由字首「meta」(意思是超越)和詞幹「 verse」(通過逆向構詞法從「宇宙(universe)」得來)組成,可簡稱為MVS。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未來網際網路虛擬環境的概念,於共享、持久的3D 虛擬空間組成一個可感知的虛擬宇宙,此合成環境包含物件、常駐使用者與其互動關係,並存在於虛擬定義的時間中。

旨在提供連接使用者長時間登入和互動。廣義上的元宇宙概念不僅指虛擬合成世界,還指整個網際網路,也包括擴增實境的範圍。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複製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如果將元宇宙比擬做一個抽象名詞,那它的具體實作的入口處就是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乃至結合兩者之MR(混合實境),在過去,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的技術基礎條件未成熟之前,對多數消費者而言只能停留在科幻的階段;然而,隨著目前的智慧型手機開始支持廉價VR頭戴式裝置,產生了讓消費者去嘗試新鮮的使用者體驗動力。

在此同時在這波AR風潮的帶動下,也正改變著產業內的運作模式,可預期AR/VR在未來會成為在其他領域,如教育、物流、醫療現場、遊戲和工業製造現場。

首先離不開的是各類技術的支持。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人工智能(AI)、交互性沉浸技術(AR、VR、MR)、區塊鏈是構建元宇宙的三大核心技術。AI為元宇宙提供大規模、永續性的內容生產。交互技術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邊界,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區塊鏈則錨定元宇宙中的新生產力關係。

AR, VR, MR元宇宙實踐關鍵。(圖/網路)

VR 虛擬實境

英文全名為Virtual Reality,指的是電腦創造出3D的虛擬空間,一般會搭配頭戴顯示器,使用者不會看到現實環境,完全沉浸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當使用者移動或動作時,虛擬世界會有對應的回饋,有身歷其境的臨場感。

MR 混合實境

英文全名為Mixed Reality,簡單來說是AR和VR的融合,一般也會搭配頭戴顯示器,但是使用者看到的是現實環境,額外再堆疊出虛擬的物件,雖然MR和AR很相似,但它更強調的更是現實與虛擬的混合。

XR 延展實境

英文全名為X-Reality或Cross Reality,也有人稱呼為Extended Reality,基本只要是AR、VR、MR等任何包含所有的現實與虛擬融合的技術,都可以視為XR的一部份。

AR 擴增實境

英文全名為Augmented Reality,指的是透過攝影機的影像畫面結合某種辨識技術,來讓螢幕中的現實場景擴增出虛擬的物件並與之互動的技術,你會同時看到真實世界與虛擬同時並存的內容。以下列出幾個類型:

  • SLAM的英文全名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指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的一種概念,在與AR的結合上,透過機器識別空間關係後,將虛擬物件建構於真實環境中的平面或地面上。
  • 以圖片觸發AR,是目前應用最穩定成熟的一種,系統識別圖像的特徵後,可以呼叫出的AR效果包含:3D虛擬角色、3D物件、圖片、動畫…等等,甚至能將這些效果全部組合在一起呈現出來。只要透過手機app掃描您的圖像,就可以輕易地呼叫出您的AR內容。
  • 系統會識別出立體的物件的特徵,延伸出AR的應用,有別於2D的圖像識別,物體識別可以辨識出3D立體的物體,再去延伸出對應空間的AR內容。
  • LBS適地性服務的英文全名為Location Based Service,是透過GPS、WIFI、藍芽等等定位方式,來推送給使用者所在位置相呼應的服務。比方說車站內的室內導航,或是根據停留的位置推送促銷店家優惠,而在LBS和AR的結合上,常用於觀光導覽或是尋寶。
  • 臉部辨識和圖像辨識一樣,是目前較成熟的辨識技術,透過系統識別出臉部的特徵,如眉毛、嘴巴、鼻子等等,結合AR可以戴上各種kuso的裝扮或cosplay扮演虛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