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有話說第三十一期“ 兩岸冬奧體育賽事“

【特派記者陳麗慧/廈門報導】由中國海峽研究院和廈門啟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主辦,以“兩岸冬奧體育賽事一‘鴿’(個)也不能少,冬奧會裏溫暖的兩岸情”為主題的第三十一期“兩岸有話說”(總第75期)線上討論會在騰訊會議成功舉辦。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程紹同從運動賽會管理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指出,冬奧會因為運動專案的局限性可能會影響到一些亞熱帶地區的參與度和關注度,其中也包括臺灣地區。

另外,本次冬奧會面臨較大的疫情考驗,恰恰在這樣的情况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一個觀察和瞭解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平臺,從文化、科技、人權、環保、疫情管理等方面展現了大國風範。

他表示,兩岸的體育人互動頻繁,友誼十分深厚,應該讓體育運動對兩岸的溝通和交流起到應有的作用。

韓山師範學院教授周傳志闡述了本次冬奧會的文化意義,他認為,開幕式成功傳達了中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

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座雙奧都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而本届冬奧會,更多的是表達中國文化與世界的融合、多元化的交流和新的希望。

和平、友誼、團結共進是中國想要傳遞給全世界的理念,運動無國界,文化傳承和文化行銷也可以帶動全世界人民更多的交融。

實踐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方信淵提出,北京冬奧會現時已經成為收視率最高的一届冬奧會,但根據資料顯示,起初臺灣民眾對於冬奧會的關注度並不高,並且關注點大多聚集在負面消息上,由於資訊不對等, 臺灣民眾對於冬奧會關心的議題與大陸人民並不相同,臺灣人民對於奧運會的情緒好感度一開始也是負面居多。

不過有趣的是,隨著冬奧會正式開始,臺灣民眾的情緒好感度漸漸正負趨近,隨後正面情緒超過負面情緒,並且延續至今。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臺籍教師陳文成表示,他既是臺灣籍人士,又是本次冬奧會的志願者,作為正面接觸北京冬奧會的親歷者,他分享了自己在本届冬奧會作為志願者的親身體會。

他表示,北京冬奧會的軟硬體設施,不但處處彰顯了大國科技的魅力,同時考慮到了細微處的人文關懷。

包括為冬奧會特地打造的京張高鐵、可持續利用的奧運設施、低碳無污染的新能源場館、都市綜合服務等。

臺灣志願者和大陸群眾互動熱絡,促進兩岸民間相互瞭解和認同。

同時他也表達了對本次冬奧會的自豪之情,呼籲更多的臺灣青年來實際感受大陸冰雪運動的發展和中華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