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陳裕隆/佛山報導】「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人才的培養和沉澱需要好的載體和模式。
近日,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農業委員會陳裕隆理事長與廣東軍創大學生鄉村振興交流中心團隊共聚順德昇隆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岸青年在深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交流,就兩岸農業文化融合發展實踐中如何在農業領域培養農創人才、推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探討。
廣東軍創大學生鄉村振興交流中心依託全省軍創企業家的農業資源優勢,是一家幫促更多的青年人才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投身於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隊伍,目前中心開展的“兩岸潮青年,賦能新鄉村——青年築夢,振興鄉村”系列實踐活動積極回應《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的號召,與省內從事農業振興專案的兩岸農業企業進行互動交流。
此次與臺灣昇隆生態文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訪談考察,採用集中授課、現場教學、考察交流、分組研討等方式進行,開展農業專業理論知識系統學習,激發兩岸青年從事農業創業的熱情。
據瞭解,臺灣昇隆公司創始人陳裕隆理事長從寶島返鄉入粵投資創業從農20年,在大陸長期從事海峽兩岸鄉村經濟發展研究,致力推廣寶島優質新興品種果苗苗木,推廣臺灣“友善自然生態農法”,為農業創業與生產人員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及技術培訓,致力孕育農業科技儲備人才庫,努力振興海峽兩岸鄉村發展。
在陳理事長的帶領下,大學生鄉村振興交流中心團隊深入臺灣果園基地,學習“生草栽培”生態果園栽培管理技術。
生草栽培是指在果樹栽培中行間和間隙地任其自然生草或人工種草以形成草木共生的生態種植模式。
生草栽培作為一項優良的果園栽培管理技術,具有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豐富生增強根系活力等優勢作用,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廣泛使用,但在大陸還處於試驗和小面積應用階段。陳會長介紹道,利用手中一小盆母本,通過兩年左右的培育,現生草種植已覆蓋二十棵果樹的範圍,可以為果樹的生長提供了良性的生態環境。
團隊成員眼見基地內各種果苗有序分區種植,大片嘉寶果粒粒掛滿枝頭,枝繁葉茂茁壯生長,不禁紛紛做起筆記。
除了實地考察外,臺灣昇隆生態文創農業科技團隊與大學生鄉村振興交流中心團隊還開展了以“兩岸青年攜手,擎畫鄉村振興藍圖”為主題的座談會。
陳理事長對大學生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與感謝,並對團隊所取得的鄉村振興踐行成果表示贊可,同時表示道:“像你們這樣的青年大學生返鄉助農才是提高鄉村振興效能和速度的關鍵所在,兩岸青年應齊奮鬥,勇當鄉村人才的領頭雁,為幫促兩岸鄉村振興賦能”。
他向中心成員分享經驗,並就大力培育農業人才,實現全面的兩岸技術、資金、人才、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交流,以期依託軍創交流中心的平臺為兩岸在粵青年人才提供優質鄉村振興創新創業資源。
在座談會上,廣東軍創交流中心負責人、軍創導師吳邦道表示,軍創服務隊作為“新農人、新模式、新農創的先行典型,致力於通過雙創雙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發揚“傳幫帶”的精神帶動優秀青年人才尤其是大學生返鄉入鄉踐行鄉村振興,承擔起高校青年人才與鄉村、農企間的鏈接作用,在幫助更多的有志青年人才實現從“新農人”到“興農人”的升級轉變實現夢想的同時又解決了鄉村振興缺人才的難題。
目前,陳理事長除企業創始人身份外,還在廣東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點專案裏推廣農業合作和人才培養板塊,致力於遴選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帶動能力的農村青年或返鄉下鄉青年進行重點扶助,著力圍繞組織建設、創業培訓、結對指導等內容開展工作,扶助一批有志青年紮根深度貧困地區創業,帶動農村增收脫貧。
陳理事長強調:“只要有心想創業有情懷,我們願協助少走彎路,助力兩岸鄉村融合發展”。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兩岸青年深刻體會到農業發展的重點正在向農業三產融合、文化創意、農村創客創業、智慧數字農業等方面轉變,深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臺企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共同譜寫“兩岸情深”的農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