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陳世宗/台中報導】台中市目前共有12座人行地下道,多建於縣市合併前,然而部分行人地下道卻已成為市民通行安全的隱憂。市議員陳俞融近期接獲民眾陳情,指出地下道維護不善,導致長輩在使用時遭遇跌倒事故;反映出市府日常巡查維護的不確實。陳俞融提出現存多項缺失要求市府盡速改善,才能翻轉人行地下道在台中市民心中的陰暗印象,不要讓台中人行地下道成為治安死角及「障礙地下道」。
陳俞融說,目前台中市人行地下道半數集中舊市區,且多位於台灣大道市中心區域,除美村/健行/英才/台灣大道口人行地下道鄰近知名百貨公司,較多民眾使用外,其餘地下道使用率偏低,陳俞融現場勘查更發現,部分人行地下道空間被街友佔據外,甚至上下階梯使用的磨石子材質破損,也未做防滑措施,造成民眾於雨天滑倒,且地下道所設之巡邏簽到箱竟沒有簽到紀錄,而目前人行地下道雖已設置緊急求救鈴,但設置地點也不明顯,讓民眾難以發現,警示功能減弱。
陳俞融批評指出,市府從111-112年花了共約46萬在舊市區地下道的外觀及結構維修上,卻還是有以上種種缺失,並造成市民受傷,市府不應對地下道僅是抱持「有就好」的態度,需思考地下道存在必要性及如何改善,否則多數市民依舊不會去使用這些地下道。
陳俞融發現,有地下道內部牆面貼有廢棄物清除公告,但實際上卻堆積著大量遊民的物品,形成了一個諷刺的對比。這不僅反映出市府在執行上的無作為,也凸顯出市府巡檢的不確實,以致於造成年長市民跌倒受傷。
陳俞融表示,根據市府統計,台中市街友聚集區域以市中心為最多,如車站周邊、公園、地下道等熱點區域,其中西區民權/公益地下道就有9名街友常態性聚集,為台中市街友第3多之地點,顯示地下道已成為街友固定聚集地,除影響到地下道之公眾通行功能,也有治安疑慮,市府應積極檢討如何有效應對,而非放任不管。
陳俞融建議市府,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許多長輩及行動不便之輪椅族根本無法使用地下道,市府應重新評估全市現有地下道存在功能,因許多路口不一定要地下道才能通行,應尋找其他替代地下道通行之方案,以利長輩及輪椅族安心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