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銘德/新竹報導】面對全球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國際新局勢,工研院16日召開第十屆院士會議及「十載精彩 制勝未來」院士論壇,邀集歷任院士提出建言。會中院士們有志一同,認為零碳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攸關產業經濟命脈,臺灣在淨零碳排上必須與國際接軌,並積極投入創新綠能科技、強化民眾綠能減碳教育、建立制度及修訂法規、長期提供淨零碳排專案科技經費,積極投入淨零轉型,以打造臺灣循環永續、綠色製造的利基優勢。
工研院召開年度院士會議,透過結合實體及線上方式,邀集共18位工研院院士,共商臺灣面對碳中和的機會與挑戰,從半導體、資通訊、生醫、AI人工智慧、材料、機械等領域提出產業升級與轉型建言,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亦出席與會。
擬定2050淨零藍圖 加速法規及制度訂定
工研院院士們指出,淨零碳排議題全球熱議,對產業的壓力已經「全面抵達」,現在已不是成本的問題,而是生存的問題。臺灣需擬定國家中長期明確的淨零路徑藍圖,不止有2050的目標,也需要設定各階段查核點,提供政府與企業依循。在短期策略上,政府與大企業需帶動上下游生態系先進行碳足跡盤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碳排數據資料庫,因應國際碳排盤查需求。中長期則需加速修訂溫管法,導入碳定價及碳交易制度以推動減碳;政府對相關基礎法規也要進行審視並做適當調整,以推動淨零排放與循環利用;同時要運用新技術在新生活形態下開拓未來新市場與新產業,例如生技代工產業(CDMO)可借鏡半導體產業經驗,使用更有生產效率的設備,因應淨零碳排的趨勢。
專款支持淨零永續新興科技研發 佈局未來綠色能源與低碳產業需求
院士們提出在各個領域包含半導體、ICT、機械、石化、水泥、生醫等都有不同碳排的貢獻與可更改善的空間與作為,例如在未來AI機器學習、數據運算、上網等將有指數性成長需求更增加能源消耗,因此資料中心的節能會更重要,可應用AI人工智慧與網路協助淨零技術與智慧電網的發展。院士也同時一致建議要善用工研院的資源,結合減碳與碳捕捉科技﹑綠電,引入區塊鏈科技將碳權交易商品化,運用綠色金融制度和市場推動力,結合先進科技協助減碳與碳捕捉及利用等作法。政府需要提出明確的綠能政策,雖然一些綠能如太陽光電的成本下降來自經濟規模化,但最終仍需要有技術突破,因此需要工研院與產業界來共同配合投入。政府可長期提供額外專款補助工研院投入以淨零碳排為主題的新技術研發、應用推動與中小企業輔導。
此外,院士認為全球2030減碳目標以既有技術擴大應用可應對,但要達成2050淨零的目標仍需考量很多未來新興科技,如氫能可由製氫相關技術、加氫站與氫能汽車等建立氫氣新生態圈。另外在台灣能源政策規劃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氣下,可考慮將氣汽化冷能多加利用並可二次儲存發電,以穩定能源的供給。
強化全民減碳與綠能教育 建立未來新生活與產業型態
氣候變遷日益嚴重,全民減碳已成為顯學。院士呼籲,除了政府高度重視減碳工作及投入科技研發與應用外,很重要的是要推動全民減碳與綠能教育,以跨世代教育民眾對減碳意義與成本的認知,並藉科技協助將碳排可視化,改變生活形態,以減少抗力;企業也要加強內部文化教育,並可提前佈署人員的工作轉型。
工研院院士會議 院士智慧建言引未來
工研院院士均為對產業有重要貢獻的重量級人物,每年定期舉辦院士會議,向政府建言。第十屆工研院院士會議由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主持,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亦出席與會,出席院士包括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蔡明介、榮鋼集團創辦人陳興時、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史欽泰、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暨執行長杜書伍、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李源德、亞力電機集團總裁楊振通、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聯發科技公司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Onward Therapeutics董事長暨執行長葉常菁、工研院前瞻指導委員會召集人吳錦城。而中研院院士林耕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工程學系雷神講座教授王康隆、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台灣塑膠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健男、美國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等則以視訊連線方式參與會議。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與院長劉文雄等也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