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芥菜種會 「慈善紀念月」感恩禮拜

基督教芥菜種會 「慈善紀念月」感恩禮拜

【記者游勝鈞/編輯部整理】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士逝世36周年紀念感恩禮拜,日前在該會的花蓮習藝所舉行,孫理蓮當年投入山地醫療從花蓮開始,也是培育原住民護理、裁縫和褓姆等專業領域的發源地,台灣第一個原住民產院也在該地。

助近百萬台灣失依孤兒與弱勢家庭

孫理蓮創立台灣第一個立案的基金會,至今芥菜種會秉持以愛助人的精神,60多年來幫助近百萬台灣失依孤兒與弱勢家庭,當年在習藝所就學的「芥菜籽」們,舊地重遊喚起美好青春回憶,在場用高唱詩歌感念他們心中永遠的阿嬤、永遠的孫師母。

梁文音二伯 梁景龍憶原住民困苦

 回憶55年前從高雄茂林鄉到花蓮唸義工學校,現年71歲的魯凱族牧師梁景龍,是知名歌手梁文音的二伯,他回憶早期原住民生活很困苦,他國小畢業後一直很想念書,但只能跟著打獵和從事林班工作,有一次工作時經過六龜國中旁聽到學校的打鐘聲,他難過落淚;他很感恩後來可以到花蓮唸義工學校,當年同學的背景都很像,大家都十分珍惜可以再唸書的機會。

他說,當時男女生分校學習,每次學期結束,芥菜種會分佈在花蓮各地的學生,擠滿花蓮火車站返鄉的熱鬧場面,回憶歷歷在目,大家都以身為芥菜種會的學生為榮。

 「孫師母總是會來關心我們」梁景龍說,當時只要聽到車輛壓過碎石的聲音,大家就很期待是孫師母來了,這熟悉的聲音也彷彿是在昨天的事。梁景龍說,如果沒有孫理蓮開辦義工學校,他或許就是靠林班或鐵工生活,不會走上傳福音的道路,也不會認識目前任職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館長王長華為妻,王長華昨天專程陪同在場分享,梁景龍鼓勵年輕人把握機會的重要。

 孫理蓮辦義工學校 鼓勵年輕人把握機會

 「印象中只有一次見過孫師母」當年在花蓮山地女子習藝所學習裁縫,57歲的張碧娥至今仍致力原民服裝的文化保存,而孫師母對原住民的關懷對她影響至深至遠。張碧娥說,她2歲喪父,母親鼓勵她學裁縫才能養家,當時習藝所要求很嚴格,她甚至以為自己選錯行。她笑稱自己有12把刀,包括當年學習時以 250元購買的第一把剪刀,保留至今40年的珍貴。張碧娥特別穿著自己設計的洋裝,類似孫師母當年的日常穿著,表達對孫師母的思念。

 66歲的周露子從小因父親早逝,小學二年級失學,要照顧弟弟妹妹,還要當幫傭,民國58年時她16歲,獲知「有機會可以再唸書」,特別去請求校長,校長鼓勵她參加考試,後來如願以償成為褓姆班學生。當年彷彿考試並不是門檻,而是鼓勵學習、建立自信的開始,周露子第一次參加孫師母感恩禮拜,感動掉淚。

 基督教芥菜種會吳小萍執行長說,透過校友的見證,感念孫師母回應當時社會的需求,培養原住民一技之長的助人精神,也藉此傳承芥菜種會這份使命,有信心走更大的路,服務更多需要的人。

 基督教芥菜種會吳瑞仁董事長帶領與會者祝福禱告,所有受助者都是孫師母串起的每一顆珍珠,祈願大家做上帝最好的見證人,把領受的愛和恩典不斷的分享出去。

孫理蓮一生幫助近百萬台灣失依孤兒與弱勢家庭,在花蓮成立台灣第一間產院-馬利亞產院,1950年代幫助原住民孩子陸續開辦免費技職學校,1963年在花蓮北埔購地設立「習藝所」,培養原住民在護理、褓姆、裁縫、園藝及木工等一技之長,屏東、南投和台東等地原住民來此上課。

習藝所後來轉型為青銀共創的商業模式服務,收入投入芥菜種會社福工作,實踐助人的社會使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033/更多健康資訊

基督教芥菜種會 「慈善紀念月」感恩禮拜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健康醫療網,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新聞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