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2018年,福建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領域補短板工作取得顯著進步,形成一批工作亮點。
一、教育事業補短板情況
1.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實施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推進普惠性幼稚園建設”項目,推行“新建一批、配建一批、改建一批”的幼稚園建設機制和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園教育服務機制。2018年新建公辦幼稚園119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普惠性幼稚園48所。設立農村學前教育巡迴支教點513個,惠及偏遠山區幼兒5100多名。健全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保障機制,實行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制度並明確財政撥款標準不低於每生每年450元。
2.推動義務教育公平可及。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專項規劃,提前一年全面消除66人及以上超大班額。全面開展“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建設評估,實施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隨遷子女在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率達92%。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行殘疾學生“三免兩補”。開發使用“福建助學”和“助學貸款”APP,2018年各級財政支出助學資金23.5億元,惠及學生逾百萬人次。
3.配足配好普通高中資源。推行“省級統籌、以縣為主、學校實施”培育機制,遴選一批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校、普通高中示範校等,促進資源分享、共同提升。研究制定高中階段教育品質提升計畫,實行達標高中動態管理。關注薄弱普通高中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萬元支持5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和擴大培養能力。順利通過教育部專家組實地評估,福建省成為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8個省份之一。
4.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深化產教融合十五條措施,建立“省級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專案動態管理機制,提升職業院校建設發展水準。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213個、產教融合示範專業點79個,80%的高職院校開展“二元制”改革。推進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現代學徒制試點覆蓋全省84%的高職院校和50%的中職學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
5.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綜合改革。深化推進開展與同濟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的省校合作,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和中德(福建)教育與合作發展中心,福建省第一所“雙學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福州大學梅努斯國際工程學院揭牌成立。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省級建設5所“雙一流”高校和111個一流學科,應用型辦學規模達75%,全省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6.24%。
6.統籌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印發實施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為全省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指明方向。建立健全教師誠信廉潔從教制度和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探索建立跨層次、跨行業、跨部門編制調整機制,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改革。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水準和公務員工資收入聯動機制,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從原來的每人每月不低於300元提高到400元。
二、醫療衛生補短板情況
福建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福建建設,加快補齊醫療衛生短板,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1.穩步推進醫聯體建設。督促各地落實《福建省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實施方案》,依託世行貸款醫改促進項目,以41個縣級綜合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醫療機構及公益性村衛生所,構建總醫院。三明市在全省率先組建成立總醫院,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其做法和經驗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目前,全省已構建各級各類醫聯體302個,覆蓋醫療機構總數1159個,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均參與醫聯體建設並發揮作用。
2.提升基層醫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醫藥、醫保和價格改革的聯動作用,完善分級診療配套政策,把更多醫療衛生資源引向基層。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8677萬元,支持12個縣級醫院建設專案;繼續組織實施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建設,69所縣級醫院啟動263個相關醫療技術服務中心建設,完成70個相關醫療技術服務中心建設。繼續開展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建設,遴選確定150家建設單位。全省行政村已規劃設置一體化管理村衛生所12087個,完成標準化建設7765個。截止目前,全省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建成,每個設區市均有一所以上的公辦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每個縣(市)均有一所以上縣級公立綜合醫院,30萬以上人口的縣均有一所縣級綜合醫院和一所縣級中醫院,患者就近就醫的條件逐步改善。
3.加強高水準醫院及省屬醫院重點項目建設。繼續落實委省合作共建協定,建立專案績效考核管理辦法,推進建設高水準醫院3所、高水準臨床醫學中心2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90個。積極推進列入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和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建設,加強醫學裝備配置、資訊化建設、臨床科研資源與平臺、業務用房建設等方面的支援。爭取中央預算內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投資5000萬元,支持福建醫大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福建醫大附屬第一醫院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科專案建設;爭取中央預算內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投資3000萬元,支援南平市人民醫院工程建設專案。組織實施省疾控中心遷建工程、省老年醫院、省兒童醫院、醫大附屬協和醫院門診樓、急診樓、心血管病房樓項目、醫大附屬口腔醫院等10個省屬醫療衛生重大專案建設,總投資84.63億元,已動工專案4個,累計完成投資22.5億元。加快推進省第二人民醫院病房綜合樓建設項目、醫大附一醫院奧體院區建設、省婦產醫院、省立金山醫院二期工程等專案前期工作。
4.加強產科、兒科、精神衛生等薄弱學科建設。制定並實施全省《醫療機構床位發展實施方案》,將全省床位發展總目標和兒科、產科、精神科、中醫等緊缺學科床位發展任務按年度、按地區進行分解,建立專案庫,定期通報床位發展任務完成情況。福建省兒童醫院項目建設已完成投資10.7億元(含土地征遷費用),福建省婦產醫院已完成投資8.7億元(含土地征遷費用),計畫將省婦產醫院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準的三甲婦產專科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提高省級孕產婦危重急症救護中心能力,輻射和帶動福建省婦產醫學人才培養。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6116萬元,支持6所縣級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專案,預計新增產床位數240張;加強縣域產科、兒科、精神科等衛生領域補短板項目建設,新增產科床位1021張,超額完成為民辦實事任務。縣級醫院新增兒科床位1185張。實施精神衛生防治促進工程,安排省級預算內投資15412萬元支持22個精神衛生防治機構項目建設,預計新建精神衛生床位4303張,健全完善福建省精神衛生防治體系,滿足區域內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療需要。
5.提升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服務水準。加快推進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遷建工程項目建設,目前正在開展基礎施工。開展市、縣疾控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配置儀器設備,推進全省疾控機構規範化建設,實施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160萬元,支持連城縣疾控中心和漳州市血站業務用房建設,提高區域疾病預防控制及血站采供血能力。
三、養老事業補短板情況
福建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養老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取得明顯成效。
1.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新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79所,完成年度計畫(150所)的119%,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53%;新建農村幸福院915所,完成年度計畫(400所)的229%,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47%。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率由15.9%提高到65.6%,建制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由42%提高到52.8%。
2.養老機構服務品質明顯提升。全省1073家養老機構中,需“三個一批”(即許可一批、整改一批、搬遷一批)920家,經排查鑒定,其中可直接許可47所已全部許可、需整改775所已完成632所(完成率82%)、需搬遷98所已完成70所(完成率71%),全省養老機構整體許可率由7%提高到58%。著力盤活用好鄉鎮敬老院,床位使用率由16.7%提高到50%。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五星級養老服務設施從無到有,評定五星級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36所、農村幸福院94所、養老機構17所。
3.多元化投入機制基本形成。省級福彩公益金安排2.6億元,占福彩公益金預算3.2億元的81.25%,比例全國最高;省級預算內基建專案投資安排5044萬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部級福彩公益金1.5億元。全省累計投入養老服務專案資金約41億元。充分引導民間資本、慈善資源參與養老服務發展,社會投入比例由39%提高到56%。
4.“放管服”改革有效推進。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按照“兩優化、一簡化、一提速”要求,進一步簡化養老機構前置審批、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全省民辦養老機構由231家發展到485家,增長210%;民營養老床位占比由30%提高到60%;鄉鎮敬老院社會化運營比例由2.4%提高到22.7%。
5.養老專業化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全省養老專業化服務組織由46家增加到168家,覆蓋所有縣(市、區)。湧現出金太陽、智宇、微尚、禾康等一批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品牌。省內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在校生從1.4萬人提高到2.51萬人,養老專業從業人員從1萬人發展到1.68萬人。
6.規劃、規則、規範逐步完善。全省36個市、縣完成養老服務設施專項佈局規劃。編制並執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基本服務規範》《居家康復養老服務標準》等2項省級地方標準。省直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先後出臺了15份促進養老補短板工作的配套政策,福建省老年人政策進步指數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