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2018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文化和旅遊部的精心指導下,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2018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文化強省建設為目標,全面提升福建文化影響力,持續打響“八閩文化,人文福地”和“清新福建”品牌,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文藝精品創作全國影響力凸顯
認真貫徹“兩為”方針,深入開展“深紮”活動,聚焦文藝精品打造。
1.頂層統籌設計到位。創立文藝精品“火花茶會”藝術創作機制,得到原文化部肯定並在全國文化系統推廣,在全國藝術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火花茶會”機制自2016年12月30日啟動以來,至目前共舉辦42期,其中北京4次,廈門、漳州、龍岩各1次,福州35次,省內專家約223人次,省外專家約100人次先後參加,共討論了17個劇本,20多部劇碼,外加3個專題演出。研究制定了《福建省藝術創作“十三五”規劃》等,組織和動員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開展紅色題材、改革開放題材、“新福建”建設題材、山海題材等五個方面的采風創作活動。
2.重大演出活動出新出彩。組織開展全省“新時代新風采”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文藝巡演,全省共演出1000餘場,觀看群眾近60萬人次,巡演受到中宣部、原文化部表揚。梨園戲《董生與李氏》和薌劇《谷文昌》參加中宣部和原文化部舉辦的新年戲曲晚會,習近平總書記等党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組織話劇《縣委書記廖俊波》省內外巡演40場。圓滿完成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周活動。
3.精品工程實現突破。《谷文昌》獲得原文化部201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碼(全國僅10部),實現兩屆蟬聯。《松毛嶺之戀》入選2018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全國僅3部),《平凡的世界》入選2018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全國僅5部),入選數居全國第一。《鬆綁》《紅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舞臺藝術現實題材創作計畫,《鬆綁》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展演。高甲戲《大稻埕》獲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成為全國10部獲獎劇碼之一;近20部劇碼入選重大工程和展演,其中閩劇《雙蝶扇》《生命》、薌劇《谷文昌》連續三年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劇碼;近30部劇碼入選國家級展演,如閩劇《雙蝶扇》等兩部劇碼入選2018年全國舞臺藝術優秀劇碼展演;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平凡的世界》等兩部劇碼入選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演;話劇《鬆綁》、薌劇《谷文昌》、京劇《紅土》、話劇《縣委書記廖俊波》等4部劇碼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展演等。18個新創大型劇碼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年度資助額度增幅居全國前列,其中京劇《趙武陵王》等三部戲連續三年獲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專案。舉辦以“相約七藝節,放歌新福建”為主題的第七屆福建藝術節,
18個劇種38台劇碼參加戲劇會演,18台劇(節)目參加音樂舞蹈雜技曲藝類展演,9台劇碼參加展示演出,總數量比上屆增長了38%。
二、公共服務體系彰顯惠及全民
積極推進全省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對接,打造“百姓大舞臺”“福建文創市集”等平臺,公共服務水準逐步提高。
1.鄉村文化振興多維發力。牽頭成立鄉村文化振興專項小組,制定了《福建省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方案》。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建設,確定支援430家作為示範點。深入推進文旅援藏、援疆對口幫扶工作,在全國支援深度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
2.文化惠民工程推進有力。“百姓大舞臺”堅持每週週末開展一場文化惠民演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演出。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影響日益擴大,形成了“六個一”模式。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福州和示範專案寧德古田溪山書畫院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泉州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編輯出版《中國農民漆畫作品集》,農民漆畫國外巡展入選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
3.公共文化活動開展活躍。“中國(福建)公共數字文化大資料中心”專案入駐長樂大資料產業園區;“福建省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通借通還平臺”試點建設順利推進,15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列入文化和旅遊部試點的福建省圖書館、福州市群藝館成立了理事會。7個單位獲得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第七屆福建藝術節群眾文化活動成功舉行。
4.非遺保護傳承力度加大。《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順利通過省人大二審程式。開展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專案評審,79個入選專案已報省政府審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增加到143人,省級傳承人增加到735人。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和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完成編制。
三、文物保護利用讓文化遺產不斷“活起來”
以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特色品牌為抓手,努力構建保護傳承立體體系,著力提升利用實效。
1.世界遺產申報保護推進有序。做好古泉州(刺桐)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古泉州項目由“不予列入”改為“發還待議”。推動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地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基礎工作。“萬里茶道”有望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文物重點保護工程實施有力。爭取2018年度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6699萬元,用於閩西革命文物保護工程。實施武夷山市五夫鎮等一批特色文物小鎮文物展示利用工程。三明萬壽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海壇海峽水下考古專案有序推進。省政府審定公佈了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議名單252處,省文物局公佈了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8個。
3.博物館建設得到加強。參加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取得了5家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7家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的好成績。2018年全省博物館共辦980餘個展覽,參觀人數2950余萬人次。成功舉辦第八屆“博博會”,中國博協專門發來感謝信。組織全省博物館舉辦第42個“5·18國際博物館日”展覽、社教、文物捐贈等活動209項。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迅速,福建省非國有博物館數量達到33家,占全省博物館總數的25%。
4.文物源頭保護管控有效。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等3份規範性檔。開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檢查各級各類文博單位94處,對66處文保單位的167項隱患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5.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形成機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福建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實施意見》《福建省文物建築認養管理規定》,建立健全了全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新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用”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格局。
四、對外對台港澳交流留存精彩記憶
圍繞“深化交流、增進融合、擴大影響”的總體要求,積極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擴大福建文化影響力。
1.部省合作項目推進順利。開展“2018年家味•年味臺灣青少年春節習俗研習營”活動,省雜技團赴澎湖參加“2018年菊島兩岸藝術節——春節公演”。組派福建文化藝術團參加“中國駐馬爾他大使館國慶招待會”“天涯共此時”暨慶祝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成立15周年大型晚會等活動,組派福建茶文化代表團參加2018年瓦勒他“歐洲文化之都”組委會舉辦的大型文化展示活動。
2.政府間文化交流進展有序。組派福建文化交流團隨省代表團訪問俄羅斯聯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組派省歌舞劇院隨省政府代表團參加第23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文藝表演;福建文藝團組隨省政府代表團赴印尼雅加達參加第九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
3.搭建對外文化交流平臺。與海外閩籍華僑僑團合作,在日本東京、澳大利亞悉尼、阿根廷布宜諾賽勒斯成功設立福建文化海外驛站。利用文化驛站平臺,整合福建省文化與旅遊資源,組織開展福建特色文化展覽、展演、展示、推介活動。組派福建非遺文化展示團及文藝演出團體開展文化交流及“歡樂春節”活動,組織開展“八閩文化”“閩都文化”“清新福建”圖片展,集中展示廈門漆線雕、德化瓷器、佘族銀器等“非遺”精品。持續推動驛站和文化貿易相結合,在菲律賓馬尼拉福建文化海外驛站內舉辦福建文化產業項目交流對接會。在文化驛站內配備“文化一點通”,滾動播放“文化福建”“清新福建”等內容,不定期更新福建文化和旅遊相關內容。
4.對台港澳文化交流活躍。“福建文化寶島行”系列活動有序開展,成功舉辦“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第二屆海峽兩岸書院交流與發展論壇,6對兩岸書院代表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組織福建省歌舞劇院赴香港展演國際合作歌劇《卡門》《魔笛》,並赴澳門參加歌舞史詩《世紀之光》演出。組織省實驗閩劇院赴香港參加“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閩港澳臺婦女發展”為主題的婦女論壇演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