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打電動、上網小心成癮!《成癮行為心理學》研究指出,潛在精神疾病症狀與社群網絡、電玩成癮有關。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上癮必然影響日常生活,讓逃避的問題日益嚴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呼籲,師長應成為孩童守護者。
網路成癮者 常共伴精神疾病
該研究為一項大型橫斷面研究,研究者於2014年3月至5月間,透過挪威5種全國性網路報紙,共23,533人完成調查。其中女性佔65%,男性35%,年齡16-88歲,平均年齡為35.8歲。
研究發現,單身、女性、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焦慮症和憂鬱程度較低者與社群網路成癮有正相關;而男性、單身、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程度較高者與電玩成癮呈正相關。
研究者表示,有精神疾病症狀(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等)特徵的年輕成人,可以列入預防網路成癮的目標。但將社群網站、電玩等成癮,都統一視為「網絡成癮」並不恰當。
網路上癮影響生活 應求助醫師
上述研究顯示「社群網絡」和「電玩遊戲」成癮者有不同特徵。詹佳真對此表示,其中社群網絡成癮者焦慮度較高,害怕與人面對面交談,但仍期待與人互動並且建立關係;電玩成癮者的憂鬱傾向較高,可能藉由電玩逃避人群,從中尋找自我價值和成就感。
她說明,網路成癮如同酒精或藥物成癮者,藉由改變心智的物質達到自我治療的目標,社群網絡或遊戲成癮者,常合併有精神疾病,代表科技產品上癮者也試圖自我治療。醫師呼籲,不論是何種原因,一旦對科技產品上癮,必然對社交、娛樂、工作教育還有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她提醒,使用科技產品只能是休閒,如果有身心問題應求助醫師。
師長成為守護者 適時給予關心
葉雅馨則呼籲,親友或師長,應透過「覺察」、「行動關心」及「協助」成為孩子第一線守護者。在家庭端,父母可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是否異於過往;學校端,師長則能透過孩子間的比較,覺察出差異性,例如在班級中鬱鬱寡歡、沒勁、疲倦總是想睡等。
網路成癮有3項覺察指標,她說,包含網路使用時間過長、作息明顯改變、表現出很極端的情緒。當師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行為,合併成績滑落、跟朋友零互動,建議給予行動關心。她提醒,當孩子網路使用無法控制時,一定要進一步求助專業人士。
【延伸閱讀】麻疹疫情爆發 連假疫區旅遊建議施打疫苗預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4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408/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