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佛誕節,「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5月11日上午9:30在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持。此為佛館已登錄的首件古物,透過文化部文資局的修復,經一年多終於在佛館本館大堂、普陀落伽山觀音殿前的天頂重現。
2017年7月高雄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重建,為讓大悲樓三座藻井得以保存維護,住持印悟法師決定捐贈佛館典藏。三座藻井為罕見「穹窿頂」造型,中座以柳安木及檜木為結構製成八角形藻井,中心兩輪連續書有「心」與「佛」,八邊圖文彩繪大悲出相圖。其彩繪藝術為台灣前所未見,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為藍本,加上四大天王圖像,共有88幅大悲出相圖。藻井上繪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組成104幅圖像,加上龍虎二邊各4幅幡蓋。從彩繪風格與咒語圖像之排序可見繪者不以臨摹為本,勇於突破傳統的創意與虔誠禮佛之用心,是極珍貴的佛教藝術史料。
同年7月,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協助下,首創以不解體方式進行移地保存。由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擔任團隊總指揮,提供全方位移地典藏協助,並用最少干預的吊掛展示手法,能夠從不同角度欣賞藻井,讓珍貴的技藝與記憶得以重新詮釋與弘揚。
2018年1月高雄市政府古物審議會議專案小組邀請專家到佛館現勘,一致認為具建築上的特殊意義。藉著珍貴文物重現,繼續承接讓世人認識台灣土地人民共同生活下產生的信仰、藝術與歷史文化之新使命,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