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勝鈞/桃園報導】為了讓城市中逐漸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重現價值,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大四學生前進不同場域實際觀察與研究,努力透過「設計」讓失落空間重現榮景;設計場域包括花蓮洄瀾幼稚園、鶯歌湖山製片廠及台中忠信市場等,也有學生投入數位3D設計,期望未來踏出校園也能以新的設計手法與創意,賦予舊空間新生命。這些學生的作品將於近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畢展統籌老師謝淳鈺表示,今年畢業展主題:「未半──未成的一半,一半的未來」,透過「設計」解決環境的問題,進而翻轉現狀。
中原大學表示,中原室設著重訓練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系34年來已培育許多高階設計人才,吸引各國學子前來就讀,和在地學生交流激盪新思維。例如「洄瀾幼稚園」設計案即由花蓮子弟黃麗心與澳門僑生羅安洳共同完成。黃麗心關心家鄉發展,選擇擁有美麗山海景色的陽光電城做為畢業設計基地,而羅安洳因為母親在澳門經營幼稚園,對於幼教議題特別有感,兩人經過幾次實地探勘,共同完成了夢想中的幼教園地。
黃麗心指出,花蓮陽光電城曾是地方重要文化資產卻逐漸沒落,「洄瀾幼稚園」不僅能符合幼兒教育需求且能形塑地方新風貌。羅安洳說,目前幼稚園的教學導向與制度存在問題,可以在「空間」中找到解決方案,她們認為幼稚園應該要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內外無限的把空間往外抽,設定操場是幼稚園最重要的核心,利用「方塊錯落」設計的方法打破樓層的上下關係,讓孩子們的互動更加生動有趣。
香港僑生黃子樂與馬來西亞外籍生林宏恩則以位在鶯歌、曾是亞洲第三大片廠的「湖山製片場」進行創作發想。黃子樂說:「在香港和馬來西亞,衡量土地或建築價值的利益法則裡,並沒有善用到『集體記憶』,但集體記憶不應該是沒有價值的。」,他們希望可以將舊的建築加入新的文化和創新,讓「集體回憶」變成「集體回饋」,使被大家遺忘的湖山製片廠,透過空間設計變成活潑熱鬧的電影文化城,尋找在「未來」生存和競爭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張詠喆、江汪家興兩位同學則打破傳統模型製作方式,以3D列印設計「複接式懸垂面構築」,規劃設計五股溼地北端河口附近的土地,他們以電腦模擬去克服環境障礙與限制,並考量泥沙、水流、潮汐等自然因素,設計出環狀單車道、沙地遊樂場等休閒空間,重現土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