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勝鈞/台東報導】臺東縣「本土教育計畫閩南親子體驗營活動」1日端午節前夕在泰源村東安宮廟埕熱鬧展開。今年的活動共有來自全縣45位親子一起組隊參加。為讓這些遠道而來參加活動的祖孫三代,能體驗泰源幽谷地區民國40年代閩南族群先民從台灣西南部沿海移居來此定居的傳統文化,承辦活動的泰源國小團隊特別結合了泰源社區家政班、東安宮等民間資源,辦理一系列的親子手作DIY體驗課程。除了有應景的端午節包肉粽大賽外,也讓親子們體驗傳統童玩竹蟬、竹蜻蜓、麥芽鼓等的製作過程。下午的分組活動還有傳統爆米香製作解說與由東安宮張徐郎主委進行的閩南傳統廟宇建築文化之美解說。張主委說明了民國40年以來的建廟歷史、主祀神明、關公的傳說故事及廟宇本身閩南式建築藝術之美。
今天雖然是周休假日,來自鹿野附幼的的王同學和媽媽一早趕到泰源來參加文化體驗活動。她說製作竹蟬的活動很有趣,會發出聲音很好玩,可惜爸爸還要上班,下次還要找他一起來玩。東海國小的黃同學則是第一次來到東安宮,他對廟裡供俸的主神很有興趣,活動前他就先和爸爸一起在東安宮上香,祈求爸爸工作順利,家人身體健康。
承辦的泰源國小黃國將校長說,自己本身雖然是客家人,但每年學校承辦「閩南親子體驗營活動」總能吸引大批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報名參加,網路一開放報名幾乎就秒殺。看到祖孫三代一同來認識泰源幽谷的自然與人文資源,體驗閩南傳統語言文化,就覺得閩南語傳統文化的扎根工作,看見了希望。
泰源國小在推動閩南及阿美各族群語言文化的保存上,學校平日開設有閩南語和阿美族語的課程。每學期末進行母語日成果展及母親節闖關活動的說母語關卡。今年寒假期間開設「小獵人冬令營」,教導學生製作傳統石頭火鍋(Patines)、麻糬(Duren)、山豬肉(Shilaw)等美食和學習狩獵技巧,今年4月底也承辦了全縣性的閩南語認證研習。此外,學校在今年5月起進行傳統阿美族古謠與舞蹈的課程,進行文化復振的計畫。也希望透過閩南文化親子體驗營活動,吸引更多的遊客能到泰源幽谷來,探索體驗臺23線與東23線的豐富人文與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