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柏升/專題報導】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B、C型肝炎感染就是常見造成「肝病三部曲」的原因,而全台35歲以上成人中,就有180到200萬人其實是B型肝炎帶原者。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高嘉宏會長指出,近4到5成患者並不清楚自己有B型肝炎感染狀況,因此肝病醫療策進會連續九年都積極推動「全民回肝計劃」計劃,盼提高民眾肝炎病毒的篩檢。
排咖啡色尿、白色糞便 才警覺B肝急性發作!
像是39歲施先生,不自知B肝帶原,28歲時出現疲勞、食慾不振、味覺、嗅覺失調,直到尿液變咖啡色、排出白色糞便、全身黃疸現象,才就醫確診B肝急性發作。
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暨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林漢傑醫師說,施先生就是因為一直沒有去檢測,才會導致發炎狀況加劇,因為只要黃疸一出來就代表肝臟發炎已經很嚴重了,所以像民眾推廣、衛教,就是要讓大家了解肝臟疾病的特性,提高篩檢率、及早治療。
林口長庚肝臟科主任暨長庚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許朝偉醫師表示,期盼未來能有全面篩選,找出所有B肝帶原者進行追蹤,每半年需要做一次檢查,不只抽血,還包含超音波、胎兒蛋白等檢查。
控制治療分兩類 應依個人狀況慎選藥物
B肝治療分兩大類,注射干擾素主要機轉是對抗病毒及調節免疫,需要每週施打並嚴密追蹤;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則是抑制B肝病毒複製及預防相關併發症。國外研究發現,長期服用口服類核苷酸抗病毒藥物治療,除了能抑制肝功能指數異動,還能降低60%以上的肝癌發生率,整體肝炎死亡率也有明顯下降。同時也應謹慎選擇不影響腎功能的藥物治療,減少腎臟的負擔。
高嘉宏會長補充,目前口服藥物種類很多,通常臨床醫師會跟患者討論,評估病患身體及其他狀況,譬如說腎功能,或骨質密度的問題,按照患者情況量身定做,幫他們選擇出最適合的藥物。
「全民回肝篩檢計劃」 邀全民揪B肝
今年「全民回肝篩檢計劃」,只要30歲以上沒做過B肝治療、表面抗原陽性的B肝帶原者,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高於80U/L,就能免費參加B肝病毒量檢測。呼籲高危險族群要及早篩檢治療,降低肝癌發作率,避免往後更大的醫療負擔。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1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131/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