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勝鈞/台東報導】果實外表澄紅亮眼的木虌果,因富含茄紅素等機能性成分,成為臺東地區近年來新興的特色作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為提升此作物的栽培技術及其果實去籽處理技術,於108年9月11日假雲洲農園的木虌果園舉辦「原生種木虌果栽培及果實去籽處理示範觀摩會」,農友及來賓逾百人與會;劉櫂豪立委服務處、臺東地區及成功鎮農會等均派員參加。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木虌果的果肉及假種皮原料製備是本作物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相較於越南等東南亞品系,臺灣本土原生種的果肉及假種皮風味佳,均具有多元利用價值。但由於種子小、數量多且假種皮屬漿狀等特性,因此不適合採用日曬或烘乾後剝除的方法來製備食品原料。本次觀摩會,本場農機研究室展示小型木虌果假種皮處理機械,可大幅提升原料的製備效率,對相關業者極有助益。此外,本場近年也針對原生種木虌果建立了隧道式棚架栽培、週年栽培管理及肥培管理等相關技術,這些栽培管理技術明顯地提升了農友種植原生種木虌果的產量及品質,也吸引了許多通路業者陸續到臺東採購品質優良的木虌果。
本次觀摩會的上半場,首先由作物改良課薛銘童助理研究員講解本場近年研發的木虌果隧道式棚架栽培技術及週年生產管理方法,接著由農園園主-游宗瀚先生分享栽培此一新興特色作物的歷程與心得,同時帶領與會來賓參訪農園。後半場則由本場黃政龍副研究員介紹所研發,可快速製備果肉及假種皮原料的機械,接著由成功鎮農會吳全德總幹事及七里坡餐廳負責人黃焜林先生分別展示及介紹利用木虌果原料製成的各項產品。透過結合栽培生產、果實處理以及在地農會與業者對原料的應用等介紹,本場呈現了木虌果從一級作物生產、二級產品製造到三級產品行銷的推廣流程,逐步推動臺東木虌果產業,與會農友和來賓反應熱絡,並提出許多意見互相交流,對原生種木虌果未來產業發展均有更深入的瞭解,有助於推動木虌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