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台中報導】當眼前患者是至親長輩,身為醫師,該如何面對呢?亞大醫院腎臟科林軒任醫師將治療外婆的經歷,從目睹家人病痛、承擔家族期待壓力,以及治療後對病人的殷切期盼,撰寫成「外孫與醫師間的距離」散文,文字洗鍊流暢,一舉拿下「台灣醫療報導獎」徵文組優勝,也讓同仁大誇,「原來是被醫學系耽誤的作家」!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為慶祝醫師節,每年都會舉辦「台灣醫療報導獎」,其中除新聞媒體報導之外,也鼓勵醫師將行醫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化為文字,藉此與外界分享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目前擔任腹膜透析主任的林軒任表示,當得知有徵文活動時,適逢外婆康復出院,因替外婆治療的過程經常陷入身為家屬與主治醫師的兩難,便決定將這段心路過程記錄下來,沒想到一舉拿下優勝,令他大感意外,也很開心這段過程與獎項成為與外婆兩人美好的回憶。
「外孫與醫師間的距離」一文描述身兼主治醫師與外孫的身分,在訂出醫療決策時所面臨的煎熬,以及建議外婆接受「腹膜透析」治療過程中,不斷面對四方質疑及擔憂的壓力。
林軒任表示,當時外婆因肺水腫住院,即便使用最極端的利尿劑,仍無法順利排尿,且呼吸持續惡化,不得不進入到洗腎階段,但多數人聽到「洗腎」二字,總認為是日後痛苦的開端,由於他本身為腎臟科醫師,深知「腹膜透析」可取代傳統「血液透析」,堅持要為外婆施作,只是家族中難免有諸多意見,讓他飽受煎熬。
所幸當替外婆植管、進行腹膜透析後,看到外婆的痛苦瞬間減輕,臉上露出笑容,心中的忐忑大石終於放下,外婆康復後還親口對他說出:「醫師感謝啊,有你這個外孫真好!」,更讓他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林軒任強調,「淺層想法僅是以醫師立場,為病患處理病灶;但內心深處,卻是以外孫的角度,希望減輕外婆的痛苦」,尤其當外孫與醫師的距離從對立面貼合,再回頭看到外婆順利康復,讓他更加確信自己做出走上醫師道路的正確決定,更恍然「外孫與醫師的距離其實並不遠」。
院內同仁得知獲獎消息,無不為他感到開心,有人形容「根本是被醫學系耽誤的作家」,有人則鼓勵「再多寫幾篇出書,以後就不用辛苦當醫師了」,林軒任則笑著表示他最重視的還是為患者治病,但如果有機會也願意多投稿,透過文字分享各類衛教知識,「幫助更多人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