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施志昌21日於議會警消環衛業務質詢,針對廚餘的回收與去化,施志昌認為,廚餘問題其實相當大量在於私人清運業者無法與政府政策配合,導致回收的廚餘大部分送到焚化爐燃燒,導致焚化爐處理量無法減少,亦無法確保送到外埔綠能園區。唯有中市府與業者合作,才能讓外埔綠能園區發揮功效,創造三贏。
施志昌指出,從之前的專案報告中提到,生廚餘自第二年開始保證交付給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的量可能不足,依照目前推估,每天收的量大約能成長到40噸,但每日全市產生的生廚餘約有200噸。施志昌認為,環保局若不擺脫過去回收廚餘的方式,將永遠無法解決生廚餘來源不足的問題,更遑論進行第二期熟廚餘發電。
施志昌表示,現在台中每日生廚餘有近200噸,等於每年約有73000噸的生廚餘。但為什麼環保局收不到?因為日常生熟廚餘並未強制分類,像許多大樓,垃圾廚餘會統一外包由業者處理,但是常常民眾倒垃圾的地方僅僅有「廚餘」這一類可以倒,即使民眾想要分類也無從分起。
此外,施志昌表示,像是許多餐廳、連鎖賣場其實也有大量的生熟廚餘產生,但因為並未強置回收業者分類,所以這些最後都被當作熟廚餘處理。而非洲豬瘟後,大量的熟廚餘不再餵豬,而是送往焚化爐,近一步讓焚化爐的負擔上升。
現在焚化爐已經不堪負荷,環保局也說要花35至40億重建新的焚化爐,但現在沒看到預算編列,也不知道何時會蓋好,現在垃圾的問題仍然要處理。
施志昌希望,環保局能夠與這些回收業者協調,應該加強或者甚至強制分類生熟廚餘,並加以回收,不然台中市永遠都無法處理到最核心的問題,量永遠不夠,但需要處理焚燒的垃圾卻愈來愈多。
況且,這些業者回收以後送焚化爐,業者也是需要付費給焚化爐,或許在強制分類後,這些業者的生廚餘可以改成送往外埔綠能園區,用更便宜的收費處理,不僅落實生熟廚餘分類,穩定投料,也進一步減輕焚化爐的負擔,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