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天津報導】天津地處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優越的發展條件,讓不少人視天津為投資熱點,就有這麼一群人選擇到天津念書,工作,發展,進而愛上天津!所以策畫【天津24小時系列報導】,深入臺灣青年在天津的真實生活,本次採訪拍攝的主角是來自臺灣臺北的張書涵。張舒涵是位東吳大學至天津南開大學的中文系交換生,到天津已經第4個月了。她說天津是一個文化融合的濱海城市,初到天津,剛開始的課程有點不習慣,這裡的同學課堂與老師的互動都很踴躍,不過幾堂課後也適應這樣的步調跟著大家的節奏走。
這學期假日她常會到濱江道走一走散步,發現一整條街上同樣類型的冰淇淋店特別的多,飲料店也特別的多,整條路10家店每間都有人,每間店都大排長龍,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付款的話大陸紙幣消費是很不盛行的,所以花了什麼錢,手機支付一下,沒有感覺錢就出去了,可是在臺灣的話,就會每天開始數錢包,這樣花了200塊,買那個花了300塊。在這邊因為付款太容易所以滿足更多,你可以靠別人轉賬給你的這些錢或是發紅包給別人,然後快速地享有互相分享的快樂。
她覺得天津的優勢就是還有很多沒被開發的地方,就像學校的津南小區,就是5年前聽老師說只是一片草地,5年後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非常新非常大的校園,而且陸續的有非常多的建設,代表說這裡的潛力無窮。
而天津市區的交通部分。地鐵是她的最佳選擇。目前天津地鐵共有6條營運路線,156個車站,路線覆蓋10個直轄區,而到了2020年,營運路線將呈倍數成長達到14條,成長速度可說是非常驚人。實惠的價格、乾淨明亮的車廂,讓人一搭就愛上它。尤其到了北方寒冷的冬天,搭乘地鐵是最溫暖、最省力、最省錢的出門方式。短短的交換時間,讓她充分的體驗天津市的生活。在天津有群朋友與天津的故事會一直說下去。
今天張書涵的目的地是天津勸業場歷史文化街區,這裡曾是天津最大的一家商場,20世紀的建築見證了天津的發展。天津形成現代格局的繁華,可說是從勸業場開始的。如今商場轉型可是短短的幾步路,卻有著數家同類型的店,而且生意都還不錯,這一直是她所不解的。所以決定把問題帶回學校和同學一起討論,這段交換生的經歷讓她增加不少見聞。
在大一時曾到北京去做短期的交流,她說大城市的人多車多,步調上讓人感覺特別緊湊。於是這次選擇離北京比較近的天津進行交流,一樣是一線城市,但多了許多生活步調。課余時間很喜歡往圖書館跑,去找資料做功課。對於再一年就要畢業的她對未來有些迷罔,是就業好還是創業好?於是她下午決定拜訪葉會長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也可以順便參觀青創中心。
她來到青創中心與葉皓康會長請教關於兩岸青年創業的項目問題,目前的兩個創業方向,第1個方向是走幼兒啓發教育,第2個方向就是從事餐飲類,像餐車的那種經營方式。想得知天津有什麼優惠的政策,或者有什麼適合她的一些贊助方案。
葉會長也很熱心的回應書涵,天津市政府對於臺灣學生來津就業創業,對於剛畢業的學生有給予跟它本地生的同等的優惠,包括其中還可以申請他一個30萬的創業擔保的貸款,那麼你如果成功創業的時候,帶動有入職人員5個人以上,還可以給予50萬元的貸款的扶持,另外還可以享受一年的崗位的補貼,三年的社保的補貼設立企業之後的租金補助也可以去申請。
張書涵懷抱著夢想認為天津創新創業的環境已經相對成熟,有相關的創業基地,也有配套的政策,現在辦理公司的盈利事業登記也很方便,基本上也都是一天就能完成了。對於剛創業的人來說,減少了很多成本負擔。只要有心就能夠再天津立足將生意做到世界各地去。短短一學期的交換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天津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地方,交換生的經歷也將成為我這輩子彌足珍貴的回憶,相信這只是短暫的分離,她還會再回來這裡的。
就如臺灣傳奇畫家謝坤山老師說的,心有多寬,世界就有多大,人生的舞臺都是靠自己爭取而來的。書涵也相信未來她會在這片土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