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台中報導】去年10月中旬於南投埔里地區茭白筍產區發生筊白筍嚴重捲葉情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確認係由茭白筍的新興殺手–捲葉節蟎所引起;同年11月在宜蘭礁溪地區茭白筍產區亦發現同種節蟎為害。經專家鑑定,捲葉節蟎為節蟎科(Eriophyidae)、斜節蟎屬(Acaralox sp.),體型微小僅約0.2mm,該所已通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籲請相關茭白筍產區注意此新有害生物。
農試所說明,臺灣茭白筍產業年產值約27億元,面積約2千公頃,主要栽培地區在南投埔里。本次發現茭白筍捲葉節蟎會造成植株葉片捲曲,節蟎聚集在葉面,單片葉面可達1萬餘隻。
市售茭白筍為植株莖部,由葉面吸收足量光照使植株生長強健,幫助莖部膨大。當眾多節蟎聚集葉面刺吸汁液,造成葉部組織受傷,其水分、養分無法良好運輸,逐漸捲曲、枯萎;植株因節蟎引起捲葉,造成生長不良,莖部無法膨大,不僅產量減少,品質也會變差,造成筍農極大損失。
農試所指出,節蟎體型微小,易藉風傳播蔓延。埔里地區茭白筍占全國83%,部分為產期調節栽培模式,全年皆有生產,節蟎隨風傳播風險高;經初步調查,去年在埔里的茭白筍栽培區,被害面積即達60%。
該所於今年1月上旬再調查時,發現仍有大量節蟎以成蟎形態殘存,當氣候回暖,族群數量將隨氣溫上升而增加,可能再度造成大面積為害。
由於目前仍缺乏相關生物特性及為害資料,該所表示將配合防檢局等農政單位,持續進行捲葉節蟎在茭白筍栽培各時期的族群數量調查,瞭解其生態特性、好發季節與各環境因子間關係,並研發防治資材及建立有效的長期管理防治策略,以協助解決產業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