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紀忠創辦瓊斯杯國際籃球賽的時代背景,是處於美國在越戰全面潰敗,積極拉攏討好中共,以及中國大陸在錯誤的文革十年浩劫期間,毛澤東為了突破國際困境而搞兩手策略,勾搭美國全面打壓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時期。不過,當時臺灣在連續10年各種衝擊橫逆之下,有史上最強兩名行政院長(蔣經國、孫運璿)主政,順利衝破各種難關,加上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兩大自由新聞媒體主導輿論,臺灣產業和經濟出現空前旺盛的黃金十年(1973至1983),報人余紀忠在國家危難之際多了一個體育領袖的身分,引領臺灣透過籃球外交和大量正能量的體育新聞帶動社會民心士氣大振,不僅是臺灣整體產業飛躍進步,外匯存底大量增加,民眾的國民所得倍增再倍增,為最近30年的臺灣社會和政經根柢厚植實力,迄今仍具有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效應。
庚子年前3天悄然逝世的前中國時報副社長彭麒,預定二月六日上午在台北市第一殯儀館公祭,這位中國時報資深副社長是余紀忠生前最倚重的副手之一,也是彭麒49歲時被余紀忠臨危授命調去中華民國籃球協會擔任總幹事的重要大相國,而彭麒從一個跑社會新聞的地方記者側身管理要職的報社副社長,還外調兼任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總幹事,幹了許多連外交部長都難以突破的體育外交盛事,最後在彭麒居中運籌帷幄之下發動籃球外交,突破國際困境,取得歐美亞非澳等五大洲友邦支持,維護了小小臺灣在國際間的活躍動力,最後透過瓊斯盃模式全面振興體育界的外交突破,重返IOC(國際奧會),當然也包括FIBA(國際籃球總會),所以我國能在1984年美國洛杉磯重返奧運盛會,接著在1985年亞洲男籃賽、1986年亞洲女籃賽及亞青男女籃球賽全面歸隊,並且陸續開創出色成績,當時籃球界人士咸認,余紀忠、彭麒團隊在瓊斯盃創造延續9年的世界級競技經驗對國家男女籃球隊和青年代表隊的實力提升有絕對效益。
余紀忠在23歲時,曾負笈英國留學,在倫敦政經學院深造,但當日寇於七七事變侵略中國後,年輕的余紀忠立即束裝返國從軍,籍貫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的他,是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早期是南京高師)畢業,在軍中基本上是最早期的政工幹部,抗戰勝利後曾隨陳誠前進東北,在國共東北大戰期間任職東北行轅,辦過軍中報紙,但蔣中正被馬歇爾、周恩來等美國和中共的和談統戰所騙,硬是將東北戰役勝利支局拱手讓給林彪部隊,所以在民國35年底形勢逆轉,後來陳誠在36年底東北戰役失利去職,專任參謀總長,余紀忠在東北行轅政治部主任也交卸,和陳誠相繼轉進臺灣,開創另一新局。
70年前的二月,報人余紀忠在台北創辦中國時報,最初報名徵信新聞,60年前的元旦更名為徵信新聞報,民國57年再更名為中國時報迄今,而在中國時報發行量大幅擴增,聲譽日隆時期,余紀忠所辦的中國時報發行量突破每日百萬份,此時他以報團(旗下還有工商時報、中時晚報、時報周刊、美洲中時等媒體)盈餘大手筆支援籃球運動,包括全國籃協的各項國際賽會,確實把籃球運動推展為全國第一大運動,不僅僅是球迷觀眾最多,各地學校運動場館的籃球場地幅員最廣,在國際間的活動力也盛極一時。
抗戰勝利期間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電力專家孫運璿,是台灣光復後第一批到台灣接收並復建電力的專家之一,飽受戰爭破壞的電力系統復原,並擴建發電量一千倍以上,後來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交通部長、經濟部長,直到民國67年接替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而民國66年創辦的瓊斯盃籃球賽在孫運璿大力支持下,也愈辦愈盛,成為體育外交上的新興重鎮,孫運璿和年長他四歲的余紀忠在年過六旬之後,合作無間,為臺灣共同創造出許多政經奇蹟,也成為一代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