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藜採收與採後調製技術的小訣竅

【特派記者凃珮雅/臺東報導】為提升臺灣藜採後調製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於本(109)年3月19日,假大武鄉愛國埔部落舉辦「臺灣藜採後調製技術示範觀摩會」,與會來賓包括農糧署東區分署臺東辦事處、臺東縣議會、臺東縣政府、臺東縣農會、太麻里地區農會等均蒞臨現場,總計約50位來賓與農友熱情參與。會中講解臺灣藜栽培採收適期判斷及採後調製技術,並進行臺灣藜脫粒機示範,提供農友參考應用,現場農友反應熱烈。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臺灣藜為新興雜糧作物,臺東縣為主要產區,主要分布於臺東市、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及達仁鄉。近年農政單位透過相關措施包含「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南迴紅藜跨域產業計畫」及「原鄉特色作物生產輔導計畫」等輔導臺灣藜產業發展,並完成「臺灣藜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一級生產已趨向成熟。然而許多農友因採收調製技術不夠成熟,影響產品品質,降低盤商購買意願及價格。臺東場為增進農友對於臺灣藜採收適期的判斷、提升採後調製技術及臺灣藜脫粒效率,特辦理此次觀摩會,進行一系列講解與操作,藉此提升臺灣藜產品品質。

觀摩會首先由雜糧研究室黃助理研究員子芸解說臺灣藜的採收適期判斷及儲藏方式,並介紹臺灣藜採後調製、烘乾與篩選等品質控管須注意事項;最後由農機研究室主持人黃副研究員政龍利用臺灣藜脫粒機進行臺灣藜果穗脫粒的實際操作,大幅減少人工脫粒的勞力支出;會中農友反應熱絡,提問踴躍,期許能藉此次觀摩會提高臺灣藜產業競爭力。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臺東縣政府,資料來源:縣政新聞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