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陳柏言/台東報導】再造歷史現場「北町生活節」系列活動7日民權里神農大帝賜粽 粽生平安
發佈日期:109年6月4日
臺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群的再造工程已展現成果,臺東縣政府為敦親睦鄰,聯絡地方情感,與在地神農宮合作,將於6月7日(星期日)辦理「神農大帝賜粽.粽生平安」活動,體現公民參與,文化處歡迎里民或臺東鄉親共襄盛舉。
神農與神醫
中國以農立國,古典籍載記「神農嚐百草治黎民 創耒耜奠農工」的傳說,是中華民族醫藥、農業的先驅和發明者,而受後代世人極大的信仰崇敬。位於寶桑路370巷內的神農宮,至今已有八十餘年歷史,主祀神農大帝,向來香火鼎盛,是當地里民和許多臺東市民的信仰寄託所在;神農宮主委賴弘儒提到,神農宮早年由嘉義大天宮恭迎香火來東奉祀,神農大帝深具「神醫」形象,初期宮廟即有「開草藥、行義方」的醫療傳教功能,上(5)月18日壽誕活動,仍維持開草藥、喝草茶的平安保健傳統。特別是這陣子的疫情造成的恐懼,更有不少信徒們特意前來禮香祀、求平安,充分發揮安定民心效益。這次活動由神農大帝作東,在廟埕辦理「神農賜粽 粽生平安」活動,包粽吃粽,提前歡度粽子節。
里民信仰連動北町藝文 擴大生活所在文化價值感
民權里日式建築群的再造工程卓然有成,饒慶鈴縣長非常重視本區未來發展,指示文化處務必強化建築群和里民信仰的連動性,保存人文空間歷史紋理。文化處鍾青柏處長強調,營造在地治理的政策目標,必須先將文化保存落實於民眾生活當中,以跨域整合與社區創生為體,以文資活化與城市行銷為用,具體發揚臺東人「生活所在」的文化價值感,爭取社區民眾更高度的認同和迴響,一同參與民權里-舊時北町的文化場域復育。
民俗共趣,包粽品美味
隨著疫情的緩解,端午節到來之前,縣府文化處與神農宮共同辦理「神農賜粽 粽生平安」活動。該活動於7日上午9時展開,先由臺東縣肢體障礙協會對社區里民進行家庭與失智照顧的服務說明;10點起,則展開里民「包粽王」競賽,當接近中午時刻,由里民們把親自包好的粽子一顆一顆蒸熟上桌後,將是大夥兒共同享用「粽生平安」傳統美味的品賞時刻。
臺東縣政府 新聞聯絡人
發稿單位: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科
聯絡人:胡青松 (0937-391379) 祝婷萱(089-320378分機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