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丁薪叡/台中報導】攸關台灣前途的國土計畫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市議員吳敏濟24日在議會市政總質詢,呼籲市府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調整低生產力的土地,疏緩產業嚴重缺地的問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厚植產業實力。若土地政策過於保守,將難以因應美中全面對抗所引發的國際變局。
吳敏濟指出,四十餘年前認定的特定農業區,至今多有名實不符的情形,例如大甲、大安、清水、梧棲等沿海地區的農地因「鹽水煙」的關係,二期稻作產量很低,卻一直被編定為「特農」,產值低又無法轉作它用,導致長期休耕或子孫缺乏繼承意願的情形。
又如清水海風150公頃的旱地,都應該重新編定,正值國土計畫法將取代區域劃分法之際,市府應該仔細檢討,將生產力低落的農地從農業發展區變更為城鄉發展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吳敏濟表示,中美全面對抗加速台商回流,造成工業用地價格飆漲,四年內漲了4成,台中市一坪已超過20萬元,土地成本高昂不利企業投資。特別是台中所有工業區都已經達到飽和,現況可說是一地難求,市府必須擬定短中長期因應計畫,一方面解燃眉之急,同時做好成長管理,儲備土地因應未來的需求。
經發局表示,該局為了因應短中期用地需求,已規劃870公頃的土地,長期仍需要解決農業區未取得執照工廠等問題,長期而言,仍需儲備1200公頃土地,市府將納進台中市國土計畫裡面,送內政部審核。
為了疏解企業擴廠土地荒,107年行政院同意丁種工業用地的企業,可以取得毗鄰的「特農」土地,擴廠面積最高可達原有的1.5倍,然而僧多粥少,全台只有開放100個名額,台中市只分配到14件。吳敏濟希望市府爭取增加名額,協助企業取得土地。
另外,大甲幼獅工業區十餘年前就已有擴大範圍的需求,吳敏濟建議評估大安溪堤防外北堤西路北側國有河川地,當地不僅交通便利,距幼獅工業區不到4公里,目前出租種植水稻。如果能夠變更地目,是擴大工業區的理想地點。
市長盧秀燕回應表示,各地方政府積極開闢工業區及產業園區,但另一方面,國家對農地管制相當嚴格,除國土計畫法,還有糧食管理法等特別法,因國安考量,稻米需達到固定囤量,因此,中央對全國農地解編會有一定難度,不過市府仍會積極研議如何有效運用閒置農地。
經發局則表示,近年因農業人口老化,造成農業用地出現閒置的狀況,加上農地因不適用或因周邊產業用地供給不足,進一步形成未登記工廠;市府將先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化,依據目前清查列管的未登記工廠數量,預估台中市至少需1200公頃以上土地,將持續爭取將產業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計畫,並把不合適的農地轉型成產業發展儲備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