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張慧人/記者田柏升報導】一名女子偏頭痛多年,透過喝感冒糖漿緩解,初期效果顯著,時間一久每天要喝上8瓶才有效緩解。後來沒喝就渾身不對勁,明顯已經藥物成癮。最終頭痛不減,還伴隨焦慮、失眠,嚴重影響生活。醫師表示,別把偏頭痛當「症狀」,應視為「疾病」尋求妥善治療。
問題出在這! 醫:成藥吃多易釀慢性偏頭痛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醫師說明,偏頭痛屬於原發性頭痛,是因為三叉神經敏感化以及腦血管神經性發炎。研究指出,大部分源自於遺傳與荷爾蒙影響,氣溫變化、環境因素等都可能影響發作。
台灣頭痛學會名譽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醫師指出,偏頭痛不妥善控制,容易演變成「慢性偏頭痛」或「藥物過量型頭痛」。上述個案是兩種的結合,患者自行服用成藥或感冒糖漿緩解,其中的止痛成分乙醯氨酚除了可能成癮,更恐使病情惡化,導致慢性偏頭痛。
頭痛持續3個月以上、每月15天以上、每天4小時以上,且15天中有8天被屬於偏頭痛,就是慢性偏頭痛,應透過神經科頭痛專門醫師診斷治療。林高章理事長說,偏頭痛除了單側頭痛,可能是雙側,甚至整頭都痛,成因多元且複雜,頭痛頻率因不同誘發因子而有變化,例如氣溫變化、壓力、睡眠不足、情緒、時差、過分劇烈運動等;女性患者多受雌激素等荷爾蒙所影響,因此在經期前後易發作。
高溫偏頭痛門診數增1成 颱風來襲也有影響
台灣近來屢創高溫,門診偏頭痛人數增加約1成。王署君主任表示,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對溫度、痛覺有更敏感的基因,因此患者穿梭酷熱戶外與冷氣房,溫差易誘發發作;低氣壓颱風來襲時,患者發作頻率亦會增加。
預防還是治療? 肉毒竟能治偏頭痛
慢性偏頭痛藥物分為預防型及治療型兩種,預防性藥物如血清素促動劑、抗癲癇藥、乙型阻斷劑等,需要長期服用,療程3至4週,可能會產生體重增加或反應力變弱等副作用,主治醫師會依患者狀況調整用藥;另一種種則是常見止痛藥,頭痛發作時醫師才會指示使用。
健保自今(109)年2月1日起,有條件地給付肉毒桿菌素用於慢性偏頭痛預防性治療。若診斷為慢性偏頭痛、用過3種以上預防性藥物無效,即可與主治醫師溝通討論是否適合申請。
王主任說,肉毒桿菌素意外被發現可以改善偏頭痛。研究顯示,施打於頭部前額、枕頁、兩側、肩頸等31處治療點,每3至4個月施打一次,可降低慢性偏頭痛患者的頭痛頻率與嚴重度,延長下次發作時間。
籲打肉毒慎選醫師 金鐘影后演繹「頭痛不投降」
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慢性偏頭痛,務必尋求台灣神經學學會與台灣頭痛學會認證合格的神經內外科醫師進行施打,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醫師呼籲患者可以撰寫「頭痛日記」,記錄每月頭痛次數、維持時間、合併症狀、經期及頭痛前的飲食,有助於自己及醫師了解導致頭痛發作的原因,一邊快速了解病情,對症下藥。
台灣頭痛學會邀請金鐘視后鐘欣凌拍攝兩支「頭痛不投降」衛教影片,演繹職場女性與家庭主婦慢性偏頭痛發作,對生活及工作的影響,期望透過衛教影片讓民眾更瞭解慢性偏頭痛的特性及現況。
【延伸閱讀】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1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177/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