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冠肺炎藥物與疫苗 台大教授:尚未有治療準則

談新冠肺炎藥物與疫苗 台大教授:尚未有治療準則

【特派記者張慧人/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疫情不斷演變,除了防疫政策須滾動式調整,民眾更關心的是治療藥物以及疫苗進展。「雖然台灣確診案例不多,但是全世界病人都需要治療」,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19日於記者會分享目前抗病毒藥物與疫苗的進展,對於如何提供適切治療,除類固醇外仍未有一致且可信之科學建議。

抗病毒藥物實證不足 類固醇較有效

新冠病毒的藥物療效研究需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研究中的人數也必須達到標準,才能取得可信之療效報告。陳秀熙說,面對疫情快速發展,目前藥物治療仍未有一致且明確之實證。英國醫學雜誌(BMJ)近日整合相關藥物共23個臨床隨機分派研究進行療性評估,結果顯示僅類固醇治療相較於標準療法可顯著降低22%死亡率以及降低26%呼吸器使用。

英國建議瑞德西韋用於重症 奎寧效果不佳

大家較為熟悉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中國的研究因參與患者人數不足,影響療效正確評估;另一多國研究目前僅發佈期中成果報告,尚未有結論公佈。英國醫學雜誌綜合此兩個臨床試驗證據,建議對於嚴重肺炎患者可考慮以瑞德西韋進行治療。另外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無顯著效果,且副作用較高。此研究雖綜合目前全球之臨床試驗結果,但對於治療準則仍未有共識。

俄國疫苗未經第三期試驗 風險較高

而另一個關注的焦點新冠肺炎疫苗,雖然中國及俄國已宣布上市,但陳秀熙指出,兩者皆未經過第三期的人體試驗,風險很高。疫苗目的在以安全方式使人體對病毒產生中和抗體,「中和抗體一出現,代表就有免疫力。」他說,由於疫苗施打對象為健康族群,因此安全性及有效性為關鍵,必須先通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入總共三期的人體試驗。即使上市運用於廣大群眾後,也尚須繼續追蹤是否發生副作用或不良反應,為第四期臨床試驗。

在時間與疫情的壓力下,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將一、二期合併加速進行,目前全世界有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德國與美國共同研發的疫苗,在21天後抗體反應與確診者相仿,而多數副作用在7天內都會緩解。陳秀熙期待台灣在疫苗開發也能迎頭趕上,不僅能夠幫助國人,也能幫助其他國家。

【延伸閱讀】

健保給付多線標靶藥物 延長晚期肝癌存活期

胰臟癌治療露曙光 二線新藥健保全額給付

以為心肌梗塞…六旬翁胸悶、暈眩掛急診 靠冷凍球囊消融導管治心房顫動

高血壓導管手術一小時 降壓成效一輩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1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189/更多健康資訊

談新冠肺炎藥物與疫苗 台大教授:尚未有治療準則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健康醫療網,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新聞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