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環境教育大使在慈濟看見真正的環保

【特派記者陳柏言/花蓮報導】「這個才是真正的環保」!由慈濟基金會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一起打造的「行動環保教育車」,結合科技闖關獲得熱烈迴響。花蓮縣環境教育大使服務隊今(6)日來到「行動環保教育車」展區觀摩,這群環保大使對於慈濟將環保寓教於樂、能親眼看到寶特瓶製成生活織品等科技嘖嘖稱奇。環保大使說:「這個才是真正的環保」。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賴欽鵬科長今天帶著十幾位環境教育大使,來到慈濟大學校門口的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參訪。賴欽鵬科長指出,「花蓮縣環境教育大使服務隊」2016年成立迄今約50多位成員,大部分是公教退休人員,也有20、30歲的上班族,甚至還有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都需要接受訓練、考核,每年參加訓練課程,當社區有需要環境教育宣導就會聯繫他們,例如花蓮125間中小學學生需要接受4小時的環境教育訓練等等。

賴欽鵬表示,花蓮縣環境教育大使服務隊共設計20多套教案,主要是資源回收、海洋汙染等,大使們也有用戲劇方式展演,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未來也會結合繪本等等方式。

參訪「行動環保教育車」,每個人領到一張卡,一關關闖關,體驗踩腳踏車發電時,環教大使們很快就達標,因為平時有在騎腳踏車。志工解說:要這麼用力踩連續踩10小時,才能製造家庭一天的電,讓大家都覺得電力來之不易。

花蓮縣環教大使中,有一對姊妹陳昭儀、陳昭聲是第一屆成員,兩位都是公教退休人員。陳昭聲從花蓮縣府退休後,在縣府當志工,得知縣府要招募環教大使時,覺得很有興趣,邀約從教職退休的姊姊陳昭儀一起加入。陳昭聲分享:加入環境教育大使後,不是我給予得多,而是我獲得的訓練、資訊最多。

陳昭聲表示,今天印象最深的是「低碳心生活館」,覺得很驚豔,回收的寶特瓶可以做這麼多東西,不是只有做毛毯,剩下的毛邊還可以做圍巾,再剩下的可以做眼鏡,一點都不浪費、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個才是真正的環保」。今天教我們平時少用寶特瓶,帶環保杯。

陳昭聲指出,用KoKo代言環保的形象很好,因為比較貼近小朋友,比較有說服力。今天來這邊實際踩腳踏車,要踩多久才能製作一度電,也學到如何開水龍頭才能節省…這些都有實作,都能推廣到世界各地。

環教大使陳昭儀指出,今天來到這裡學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大家都可以用雙手實際操作,不是只有嘴巴去說,我們看到寶特瓶可以做很多衣服、眼鏡等等,可以做到循環經濟概念,減少使用、重複使用,要用的時候才用,不要隨意丟棄。

花蓮縣環境教育大使認真觀摩、吸取資訊。(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花蓮縣環教大使認真吸收資訊,其中一對姊妹陳昭儀(左二)、陳昭聲(右一)是第一屆就加入的環教大使。(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環教大使體驗踩腳踏車發電,很快就達標,因為平時有在騎腳踏車。(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參訪「行動環保教育車」,每個人領到一張KoKo卡,一關關闖關。環教大使陳昭儀(左五)、陳昭聲(左四)覺得收穫很大。(圖為慈濟基金會提供)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