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台中報導】為推廣鳥類生態旅遊、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棲地保育的理念,且呼應生物多樣性愛知目標之首要目標「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政府、社會主流中,搭配大雪山賞鳥大賽10週年系列活動,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於25日舉辦「生物多樣性棲地保育工作坊」,包括「臺灣賞鳥旅遊」及「從水雉保育談生物多樣性」2主題,共計66位臺中區域的社區、民眾、臺中市政府、該處同仁、志工及台灣野鳥協會等NGO團體報名參加。
首先「臺灣賞鳥旅遊」邀請大雪山賞鳥大賽的催生者之一的臺灣生態旅行促進會余維道理事長主講,介紹臺灣目前正式的鳥種紀錄是674種(中華鳥會2020年公告),包含了南來北往的遷移性鳥類外,最具特色的是30種特有種鳥類,如黑長尾雉、藍腹鷴、黃山雀等,及55種特有亞種鳥類,如黃嘴角鴞、煤山雀、青背山雀、白環鸚嘴鵯等,這些非常特別的85種野鳥讓台灣成為亞洲,甚至於全世界賞鳥的好地點。
這些鳥類以森林性鳥類居多,因此觀賞這些鳥類需要從中海拔地區旅行到較高海拔的地方,而台灣適合觀賞鳥類的中高海拔地區多數都是交通便利,道路良好,住宿舒適,從都市出發2小時可以抵達的地方,例如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就是其中最好的賞鳥地區,這在在都成為吸引國際賞鳥旅行家的無限魅力與潛力。
「從水雉保育談生物多樣性」講題,由臺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李文珍主任主講,李主任提到保育一個物種,不只保育物種本身,連帶地要連牠的行為生態及生活所需都要,同時要顧及整體棲地需求。
水雉的腳趾頭很長,生活在浮葉性植物葉面上,吃著細小的種子、螺類與水底下的昆蟲,因著開發與人類的需求,天然的棲息地逐漸消失,菱角為最大面積的浮葉植物農產品,因此跟水雉族群形成緊密相連的互動關係。水雉就如同保護傘物種,推動菱角友善農耕保護了水雉,也兼顧與牠共立共生的生態系統,及其生態系統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生活在菱角農田濕地的水雉,一度因農藥集體中毒事件幾近滅絕,在園區團隊、菱農、民間團體、企業及林務局等相關公部門的合作努力之下,水雉族群復育到一千多隻,李主任帶動當地菱農朝友善農耕,加入林務局的「綠色保育計畫」,對水雉保育工作貢獻良多。
因此,今年度李文珍也榮獲林務局「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的表揚,李文珍團隊也積極與通路企業洽談合作,今年9月於全聯超市全台100家門市上架友善菱「官田菱雉菱」,讓消費者透過吃來支持這些友善農民。同時參與了保育生態和優美農業濕地地景,李主任是里山、永續友善環境經營的典範,在水雉保育推動工作上的用心投入感動人心!
東勢林區管理處表示,透過講者經驗分享,與民眾、社區夥伴、公部門同仁近距離交流,希望這些推動生物多樣性、棲地保育的歷程、故事,讓大家對生物多樣性保育更有感,並能化感動為行動,共同為生物多樣性、棲地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