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張慧人/記者林怡亭報導】跌倒可能與攝護腺癌有關!一名70多歲老伯因跌倒送急診,X光檢查發現骨頭病變,抽血檢查PSA數值逼近300 ng/mL(正常值3-4 ng/mL以下),進一步做病理檢查,格里森分數為最高分10分 (第5群組,屬於最高危險群組),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頭骨、肋骨等多數骨頭。幸好,老伯聽從醫囑接受組合療法,PSA降至0.5 ng/mL,目前病況穩定。
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 3大指標快check!
許多人認為攝護腺癌是一種病程緩慢、溫和的癌症,餘命可能超過10年,然而,員林基督教醫院泌尿道癌小組召集人陳建廷醫師提醒,如果像前述老伯一樣,罹患的是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務必及早接受正確的治療,不要迷信偏方,以免錯失治療良機,不僅骨轉移嚴重導致骨折需臥床、體力差,生活品質受到影響,就連存活期也會大打折扣。
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有3大指標,包括:(1)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8分、(2)骨頭轉移達3處以上、(3)內臟轉移,只要此3項指標符合2項,即符合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的定義。
高風險型轉移性攝護腺癌 及早合併治療新趨勢
高風險性轉移性攝護腺癌的預後差,傳統採取荷爾蒙治療,又稱作「去勢療法」,但通常不到1年半就會產生抗藥性,且預後差,平均存活期僅2至3年。目前國際治療趨勢為及早採取合併療法,較常見的併用藥物有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或化學治療,其中口服藥物因副作用較小、使用方便,病患接受度較高。
陳建廷醫師表示,目前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有多種機轉,其中今年新納健保的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可以從睪丸和腎上腺等源頭阻斷雄性激素(androgen)供給,進而抑制攝護腺癌。研究顯示,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及早併用傳統療法,可延長有效治療的時間,抗藥性延緩1年半發生,且平均存活期可達到近5年,成為臨床治療的新選擇。
攝護腺癌早期無症狀 男逾50歲定期篩檢找健康
陳建廷醫師強調,國內約1/3攝護腺癌患者初次診斷即為第4期,比例高於歐美國家,主要與缺乏定期篩檢的習慣有關。由於攝護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建議50歲以上男性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若有家族史,則提前至45歲),及早揪出癌蹤和正確治療,並且搭配衛教師等醫療團隊成員的全方位照護,有機會讓疾病獲得良好控制,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7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793/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