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張慧人/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失去父母或遭受重大變故的兒童及青少年,會被安置到寄養機構(育幼院)以得到暫時性的妥善照顧。據統計全台去年兒少收容人數約近3千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最近完成的研究發現,高達五成的寄養機構兒少有終身精神疾患,最常見的是行為規範障礙症,其次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對立反抗行為疾患。
受虐女童惡夢不斷 完整精神、神經診斷助治療
12歲的小妮(化名)從小失去父親,媽媽的男友長期對她性虐待,並威脅必須守著這個「秘密」。直到2年後的某天清晨,上夜班的媽媽回家發現小妮下體流血,緊急送醫,在醫院的協助下才揭露這起不幸事件。小妮被緊急安置在寄養機構,開始新的學校新的人際關係,但長期的性侵惡夢仍在小妮生命中持續了好幾年。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主任葉國偉醫師表示,兒少遭受虐待或不良對待,可能導致或加重其精神疾病,如反應性依附障礙、分離焦慮、懼學症、憂鬱症、適應障礙、創傷後壓力症、飲食障礙、對立行為疾患或規範障礙等,也可能加重其原有的精神疾病,如自閉症類群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學習障礙等。
此外,他提到,有些身體虐待傷及頭部創傷,也會影響兒少認知功能或執行功能,因此完整的精神科診斷性評估與神經心理功能評估,可提供後續社會心理治療介入之依據,也可供後續機構照護及教育系統。
長庚研究:寄養機構兒少終身精神疾患高達五成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提供桃園地區多家寄養機構的兒少長期完整評估及身心照護,今年並針對2011至2014年間的97位兒少身心調查結果進行研究。
梁歆宜醫師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寄養機構中的兒少精神疾患終身盛行率為54.6%,高出台灣兒少精神疾患盛行率(32.3%)兩成;最常見的是行為規範障礙症(22.7%)、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5.5%)和對立反抗行為疾患(13.4%)。其它還包括憂鬱症(10.3%)及創傷後壓力症(4.1%)等。
這份研究報告顯示,機構兒少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之終身盛行率,是一般兒童精神疾患盛行率(10.1%、1.7%、0.1%)的1.5倍、6.7倍及41倍。此外,機構中兒少六個月的精神疾患盛行率為28.9%,也高於一般台灣兒童和青少年 (25.0%)。機構中兒少約有一成自陳有明顯憂鬱,且在8-12歲的族群高達一成七。
梁歆宜醫師指出,在兒童時期(尤其是幼年時期)遭受到虐待經驗,不僅對個案在精神心理層面的影響,同時也會長期影響身體,包括生長發育與生理變化、引起長期發炎反應、及破壞壓力賀爾蒙的系統的調節,也就是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的回饋控制系統。該系統除了與壓力調控相關,也調節許多身體活動,包括消化、內分泌、免疫系統、心情和情緒以及能量貯存和消耗等。
此外,受虐經驗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也包括大腦的學習功能。在大腦神經系統的生化機制作用下,腦部杏仁核的恐懼反應被過度喚起,負責理性分析的前額葉皮質功能被抑制,使得兒童青少年專注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降低,變得衝動、易怒或是躁動不安。
受虐兒明顯症狀 應至兒童心智科就診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黃文怡臨床心理師表示,若是受虐兒童明顯失眠、焦慮及憂鬱情緒、創傷後壓力症,進而影響生活適應、人際互動、課業學習,則應先至兒童心智科就診,請臨床醫師進行臨床評估與診斷分析。接著可依照醫師評估及診斷結果,判斷是否需要針對受虐兒童進行藥物治療,優先處理急迫的情緒行為問題,後續則可依據受虐兒童的狀態,選擇適合的心理治療取向,與進行長期腦部心智功能復健。
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黃璟隆教授表示,醫療機構除了通報責任外,後續的醫療身心照護及資源轉介與整合,也是在兒虐處遇的重要任務。因此林口長庚兒少保護醫療中心成立後,即將精神醫療團隊融入整體運作,同時在長庚院方的大力支持下,把兒保平台延伸到寄養機構(育幼院)、學校等,以對個案進行後續的整合性服務,幫助這些孩童能健康成長。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9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7906/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