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七個月大的鄭姓女嬰染患腸病毒,發高燒,手腳外側出現水泡疹子,口腔內潰爛,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蔡裕銘有效的治癒,醫師籲「勤洗手」防範。(記者陳榮昌攝)

大甲七個月大的鄭姓女嬰染患腸病毒 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蔡裕銘有效的治癒 籲「勤洗手」防範

【記者陳榮昌大甲報導】大甲七個月大的鄭姓女嬰,被父母發現發高燒後,手腳外側出現水泡疹子,經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蔡裕銘觀察,判斷可能是「腸病毒」作祟,蔡醫師再檢查口腔內果然發現有明顯潰爛,符合腸病毒典型症狀。細問之下,一週前有去親戚來家玩,當時帶來的小朋友患得腸病毒但醫得快痊癒,雖做居家消毒,但女嬰還是被傳染。蔡醫師表示,腸病毒存活力極強,女嬰在免疫力之高風險的環境,很容易受感染。

蔡裕銘醫師表示,通常腸病毒的高峰期落在四到十月,但今年因防疫措施的管控,加上全國各幼兒園嚴格實施戴口罩及宣導勤洗手政策,所以先前腸病毒僅有零星案例,從十月開始因疫情趨緩,民眾似乎逐漸鬆懈,出入公眾場所戴口罩的比例降低,於是腸病毒的案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以醫院為例,幾乎每天有一至二例年約三至四歲的個案就診。

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傳染、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感染,傳播性高,通常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排出病毒,時間長達八到十二週之久,大人外出容易將病毒帶回家,家中若有兩個以上的小孩,有一人感染腸病毒要適當隔離,避免接觸感染。

蔡裕銘呼籲,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多,傳染力極強,預防病毒的不二法門就是「勤洗手」,有家長誤以為腸病毒感染過後就免疫,這是錯誤觀念,感染腸病毒後約二至十天會開始出現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紅疹、甚致腹瀉或嘔吐,嚴重時會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等,若出現重症前兆,必須馬上送醫。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