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7時,由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和廈門啟達台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二期《兩岸有話說》線上討論會在騰訊會議成功舉辦,共計吸引近130名觀眾線上收看並參與討論。
眾所周知,立法院新會期9月開議,民進黨利用席位上的絕對優勢搬出所謂“修憲”議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修憲”不僅是臺海敏感議題,更是可能直接決定兩岸統一方式的重大議題。
本期《兩岸有話說》論壇針對“修憲”這一議題,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特別邀請包括上海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包承柯、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暨金融管理系(所)合聘副教授吳建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副教授孔小惠、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馬祥祐在內的兩岸專家學者深入探討關於“修憲”背後的政治邏輯與“修憲”面臨的民眾意見之所以形成的背景與原因,來自屏東大學的李銘義教授擔任本次線上交流活動主持人。
嘉賓發言前,李銘義首先向線上觀眾簡要介紹了臺灣“修憲”流程及條件作為背景資料。圍繞本次主題,與會嘉賓各抒己見。
包承柯梳理回憶了臺灣歷次修憲議題產生的國際環境背景和多次失敗過程,他認為,從大陸角度而言更關心兩岸關係定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大陸堅定反獨立場是遏制和管控臺海局勢不至於走向危險的重要力量。他支持臺灣知名學者趙春山提出的“以武制獨以和促統”這一說法。
吳建德根據議題討論提綱依序分享個人經驗與心得。他指出,此次“修憲”議題的由來是蔡政府包裝議題、偷換概念、圍魏救趙,用以提升民意支持度的慣用伎倆。
孔小惠首先闡述了大陸對於臺灣“修憲”議題的關注程度,她對於之前兩位老師討論到的“修憲難”的觀點表示認同。
她認為,民進黨推進“修憲”的主要原因是維持長期執政局面,並從兩岸對立現狀、法理台獨危害、臺灣黨派之爭等幾個方面分析了“修憲”對於島內局勢、兩岸關係的影響。
馬祥祐從疫情對臺灣經濟的衝擊和疫苗風波對民眾生活造成的影響出發,談及“修憲”議題脫離群眾的屬性。他提出,對於臺灣民眾而言,“修憲”議題僅是政黨之爭的噱頭,而大陸的反應更具吸睛效應。
他認為,大陸的對臺態度和對臺策略如何得到臺灣年青人的支持與擁護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最後的嘉賓總結環節,馬祥祐用“花若盛開蝶自來”形容兩岸關係發展趨勢,他認為大陸擁有絕對的主導力量,大陸自身夠強夠大,兩岸關係水到渠成,眾人樂見其成。孔小惠高度肯定了《兩岸有話說》線上論壇的舉辦形式和喜人效果,期待兩岸關係春暖花開。
吳建德用“難度頗高,但不是沒有機會,朝野妥協,利益交換或有所成,否則功敗垂成。”這句話總結臺灣地區“修憲”難度,他指出兩岸關係前景光明,道路崎嶇,需要兩岸人民尤其兩岸學者共同努力想方設法尋求可行性模式。
包承柯表示,兩岸關係發展需要多方面支持,雙方共識、理解和融合都需要時間,相信兩岸雙方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調整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