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誌寬/新竹報導】 近80歲吳姓老婦大約6個月前開始,開始向家人表示家中「不乾淨」,看到很多人站在家中,晚上也不敢睡覺,曾經在其他醫院做過包括腦部電腦斷層等檢查但是沒有發現病灶,也沒有明顯記憶退化的情形,家屬後來至精神科診所就醫,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又出現肢體僵硬的副作用。
最近轉介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經過周伯翰醫師詳細評估後,認為老婦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簡稱DLB),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老婦開心地向家人表示「家中的壞東西都被清乾淨了。」
擁有老年精神與失智症專科的周伯翰醫師表示,DLB其實並不少見,占所有的失智症15%,但在臨床診斷中卻常被忽略而被當作其他類型的失智症治療(如自殺去世的演員羅賓威廉斯經死後解剖才發現是罹患DLB),和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比較,DLB患者在疾病早期即會出現鮮明的視幻覺,病人往往會出現巴金森症,並出現智力減退、動作遲緩、肢體僵硬,視覺空間能力變差,此外,DLB患者大腦中會發現突觸核蛋白,而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發現的是類澱粉蛋白。
DLB患者對於抗精神病藥物敏感,容易出現錐體外症候群,亦即當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某些干擾例如藥物,導致無法正常靈活作用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靜坐不能等現象。病人於睡眠時也常會有演出夢境的現象以及重複性跌倒或昏倒與混亂的意識障礙等。治療DLB著重於症狀緩解,包括使用乙醯膽鹼抑制劑來改善認知功能的退化與減少視幻覺產生,及給予多巴胺作用的藥物改善動作障礙,所以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周伯翰醫師提醒,很多患者家屬對於抗失智症藥物會有一些不正確的觀念,例如希望患者吃了智能會恢復,或是藥吃了馬上會改善,但事實上失智症的藥物主要是延緩患者快速退化到失能狀態,且許多臨床試驗顯示需要長期服用,才會有顯著臨床效果;也有些家屬在患者疾病早期時,覺得症狀輕微且擔心吃藥副作用而停止服藥,延誤疾病治療的黃金時期,導致病情快速惡化,屆時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
周伯翰說,老年人出現幻覺有很多原因需要排除,除了失智症以外,還有常見內外科問題或藥物引起的瞻妄,需要做生理檢查排除可能病因,因此遇到類似情形時,建議還是找醫院專科醫師才能做較仔細的評估。
8 月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