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設廠受困 晶片生產推遲至2025年

【記者張玉泰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最近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美國亞利桑納廠遇到了挑戰,在半導體級設施中安裝設備時缺乏專業人員。4納米製程芯片的量產時間將從原計劃的2024年推遲至2025年。

令台積電難堪的是,去年12/7日美國總統拜登「給足面子」在出席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台積電晶圓21廠進機典禮上風風光光致詞,他表示台積電在鳳凰城的400億美元投資,不僅對亞利桑納州影響深遠,對全世界也是。現在台積電在美投產計劃被推遲至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後,而拜登已宣布競選連任,亞利桑那州預計將在明年大選中成為戰場,因此被視為拜登的雄心遇挫。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4奈米廠延至2025年量產,董事長劉德音7/20日法說會坦言,該廠由於安裝設備的專業人員數量不足,面臨挑戰,需要從台灣調派經驗豐富的相關專業人員,而當地工會領袖批評台積電這是想引進低薪勞工的藉口。亞利桑那建築貿易協會會長巴特勒日前投書《鳳凰城商業雜誌》,表示台積電先前表示美國工人不熟練,導致新廠建設延誤,但他說當地勞工40年來未英特爾建造和裝配晶圓廠,經驗相當豐富,台積電只是利用進度延遲當藉口,想要引進低薪的外籍勞工。

劉德音解釋,截至目前,從台灣調派至亞利桑那州的人數相當有限,並且他們只會短期停留在亞利桑那州支援特定任務,不會影響目前當地的1萬2000名現場員工配置,也不會影響台積電在美國的招聘工作。

劉德音日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針對亞利桑那州建廠進度緩慢一事表示,他已經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除了拜登政府推出的《晶片法案》提供的520億美元補貼外,美方還需要提供另外的激勵措施,用在美國購買製造的晶片上,「不然該計畫很快就會碰到瓶頸」,他也坦言「台積電目前還想不到解決的辦法」。

《日經亞洲評論》稱,台積電在台灣地區開設的芯片工廠通常可以在30個月內投產,但要讓美國工廠投產可能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由於勞動力短缺和其他因素,台積電美國廠的建設已經比原本計劃落後,台積電也承認建設成本已超出預期。

晶片供應鏈的高層透露,沒有太多的美國工人有建造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經驗,許多工人因不熟悉晶片工廠的要求,導致多項安裝工程延誤。台積電及其供應商正在與美國政府談判,以協助非移民簽證的申請程序,據悉最快在7月初派遣超過500名工人,以加速工廠無塵室建設,以及相關管線的安裝。不過最新的訊息是,美國工會醞釀要求禁止台灣500名工人的簽證。
彰化師範大學創意創新創業研究中心主任王信文表示,台積電赴美國拓展海外佈局,但從建廠階段就出現文化落差問題,導致進度延宕,即使順利建廠、量產,預期人才缺乏、成本過高、產能短差等問題將接踵而來,成為台積電赴美的一大挑戰。

先前業界已預期台積電到美國拓展海外佈局,難免碰上一些文化落差,可能導致台積電在美國的營運受到一些障礙,沒想到在建廠階段就出現了,由於美國當地缺乏建造晶圓廠經驗的工人,需要從台灣調派工班赴美建造,這在前期作業上就需要大幅增加成本,量產時程將延遲,不但如此,即使順利建廠,後續還會有三大問題接踵而來。

首先是人才缺乏薪資差距問題,台積電在台灣所給的薪資,堪稱業界頂尖,可是在美國卻失去相關優勢。雖然台積電美國廠開出工程師平均年薪折合新台幣429萬元,可是與其他美國高科技企業的待遇而言,仍有落差,比起最近火紅的AI領域,Open AI開出的工程師待遇平均年薪折合新台幣高達2880萬元,優秀的人才恐怕不會選擇台積電。且美國採取工會制度對於台積電過往以高勞力密集,必然是一大衝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坦言台積電美國廠未來在工作模式上會有很長一段磨合期。

第二.必須直接從台灣調兵遣將,這些都要投入更多成本,台積電美國廠難以完全複製台廠的工作模式,高勞力密集幾乎無法適用於美國的工作文化,台積電有承諾聘用美國當地員工1.2萬名,這些美國員工能否適應整個台積電的企業文化。所以在人力資源訓練上必然得下功夫,還有其他相關的供應鏈也有相關問題,台積電為了讓供應鏈願意一起過去美國,這些廠商許多衍生出來的費用台積電必須吸收掉,這也增加了更多的營運成本。預期台積電未來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價格一定會偏高,一般市場難以接受,除非是特殊需求,例如涉及安全需求或軍用需求,否則恐怕難以獲利。

第三缺乏專業人員、產能短差,預估2025年能滿足蘋果15%的需求,無法滿足大廠客戶,綜合人事成本攀升、美國勞工難以銜接台積電的工作模式,美國廠的產能以及晶片良率方面,都可能連帶被影響。外媒評估,即使亞利桑那廠順利量產,讓美國蘋果公司(Apple)能就近採購晶片,但產能加上預期晶片價格偏高,相關市場困境,有待突破

《日經亞洲評論》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台積電及其供應商正與美國政府就非移民簽證的辦理進行談判,以期最早於7月派遣500多名有經驗的工人赴美,以加快無塵室、管道等設備的安裝進度。
由於在建造半導體生產設施方面具有一手經驗的美國工人不足,而且許多人不熟悉工廠要求,多個安裝工程延誤。知情人士還表示,美國工人的工資比台灣地區工人的工資高好幾倍,但其效率不那麼有保障。在完成設備安裝後,可能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建成合格的生產線。

台積電原本就對赴美設廠反應冷淡,原因在於成本過高。美國芯片製造人才短缺,也缺乏原材料、IC設計、封裝測試等上下游業者。張忠謀曾直言,台積電是在美國政府「逼迫」下才選擇這樣做。輿論注意到,以台海安全風險為由,要求台積電將人才和產能轉移美國,符合其自身利益。

據悉,台積電原本計劃在美投資120億美元,此後提高至400億美元。有評論稱,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之一。不過,一家亞洲企業要將生產業務轉移至大洋彼岸,難免水土不服。受新冠疫情和勞動力緊缺影響,台積電亞利桑那工廠的建設進度比預期晚了六個月。

貝恩公司合夥人彼得·漢伯里注意到,台積電在台灣地區開展生產活動較為順利,但要在海外建立生產能力並非易事,涉及不同工作方式、經營管理模式以及法律環境等。而美國當前的勞動力緊缺可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