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巫月樺/台中報導】
去年11月起,政府開始試辦農民職災保險,目前僅14%台中農民投保,有市議員建議市府研議全額補助保費,並試行至今年底,以提高整體投保意願。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表示,農民每月僅需支付7.5元,即可享有農民職災保險包括傷害給付、就醫津貼、身心礙障給付及喪葬津貼等4項保障,將請農會加強宣導,全額補助保費的建議也會進行研議。
台中市議會今(13)日進行財政經濟業務質詢,市議員黃馨慧表示,農民職災保險於去年11月開始試辦,將農民保險中所無給付的「傷害給付」與「就醫津貼」等項目納入,然而,目前僅14%的台中農民投保,要求市府加強宣傳,並研議補助全額保費,試行至今年底,提高農民投保意願。
農業局長蔡精強表示,農民職災保險由被保險人負擔60%保費、中央及市府各補助20%,而市府為減輕農民負擔,加碼補助幫農民分擔自付保費的一半,農民每月僅需付7.5元。目前台中市參加農民保險人數約有9.2萬人,自去年11月1日開辦農民職災保險,截至今年4月15日,台中市計約1萬2,933多人投保,投保率僅約14%,將請農會加強宣導。對全額補助保費的建議,市府也將進行研議。
農業局說明,農民職災保險於去年11月1日開始試辦,農民於田間從事農業工作發生的職業傷害,可獲得傷害給付、就醫津貼、身心礙障給付及喪葬津貼等4項給付,讓農民工作獲得實質保障。
此外,市議員吳敏濟表示,台中市農民種植水稻平均每月收入僅約9200元,不及基本工資月薪的一半,建議市府藉由與國際姐妹市及友好城市交流機會時,推銷台中的農產品。
蔡局長表示,受限目前法令,台灣因為農業規模較小,使得農民收益受限,因此,市府推行非基因改造雜糧(大豆)契作計畫,輔導農民於二期轉作非基因改造大豆,藉此活化農地,並解決公糧不收再生稻問題,補助資材包含種子、肥料每公頃28,900元,另農委會也研議二期作轉作綠肥景觀作物,每公頃補助5.5萬元、地方政府補助5千元,期盼透過多項措施增加稻農額外收入。
農業局表示,目前稻作生產量逐年提高,台中市106至107年1期稻作每公頃產量,從6,849公斤提升為7,911公斤,為因應稻作生產過盛,並維護農民收益,目前政府鼓勵稻農捨棄傳統追逐高產的做法,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稻米,同時推動保價收購與直接給付雙軌制,給農民多一個領取給付、不繳公糧的選擇,不依賴政府的公糧稻穀保價收購制度,期望藉此提升農業競爭力,使稻米產業得以永續發展。
由農委會推動「稻作直接給付」,參加的農民1期作最高每公頃可領到1萬6,500元,2期作最高每公頃可領到1萬3,000元,而對於繳交公糧的農民,市府配合中央收購公餘糧稻穀業務,額外執行「台中市補助農民繳售公糧運費計畫」,公糧運費每公噸補貼650元,以減輕農民種稻生產負擔。
另農糧署為降低稻作生產面積,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轉作具有進口替代或外銷潛力作物,像是大豆每公頃補助60,000元、小麥、蕎麥每公頃補助45,000元等相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