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巫月樺/台中報導】臺中市議員施志昌與林祈烽27日在市議會警消環衛業務質詢,針對如何改善傳統畜牧業的模式,讓「循環經濟」能夠創造「人、土地、農業與畜牧業」四贏。施志昌提醒,沼渣沼液是否適合入田還需要調整,環保局要與農業局密切合作。
對此,環保局表示,市府已向
施志昌表示,蔡英文總統所謂的「新農業」,核心價值就是「循環經濟」。自從中國非洲豬瘟爆發,最直接受到衝擊的就是養豬戶。其中一項就是豬隻的餵食,從過去許多的養豬戶使用廚餘餵豬改成飼料餵豬,或是要透過蒸煮設備處理,大大的提升了養豬的成本。
而過去,養豬這項產業,其實也經常受到社會大眾的排斥,因為養豬場的惡臭、對環境的影響等等,成為了大家眼中的鄰避設施。因此,在非洲豬瘟的衝擊下,很多的養豬場也默默的退場了。
施志昌詢問,從去年七月之後,開始輔導畜牧業者將糞尿轉化成有機肥,也就是沼渣沼液入田,不僅可以作為有機農業使用,還可以減少因排泄物污染的廢水排放。
臺中目前有幾家已經接受輔導?共含多少豬隻以及牛隻?在甲安埔的又有幾家?環保局長吳志超表示,臺中目前共有16家接受輔導,甲安埔更有8家加入。目前全臺中涵蓋的畜養豬隻約22000頭;牛隻約700頭。
施志昌表示,這些沼渣沼液要入田,有透過埋管或者槽車運送。他在當蔡其昌副院長特助的時候,蔡其昌副院長就有協助向環保署爭取了192萬5千元的經費,臺中配合款157萬5千元。
他提醒,雖然目前沼渣沼液入田的措施,但要注意是否適合直接入田做肥料?這些沼渣沼液還需要調整,希望環保局能找農業局一起密切合作,以達到預期效益。
施志昌也表示,目前台糖在全台灣各處打造密閉式的養豬場,養豬場的臭味以及排放是過去讓養豬場成為鄰避設施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這種密閉式的養豬場,是朝綠能循環園區的方向進行,包含建置沼氣利用設施,負壓式水濂豬舍,並在豬舍屋頂裝設太陽能板進行發電。目前外埔與后里的交界也在設置密閉式的養豬場,期待環保局能多多推廣這類的養豬場,讓人、土地、畜牧業與農業能夠四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