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關嘉慶/專題報導】現年79歲的知名中醫師李深浦耳聰目明,看上去比實際年紀年輕很多,完全看不出老態,目前仍然持續為病人看診。快八十歳的他,在滑雪場上飆起速來,連年輕人也自嘆不如。他自有一套私房養生保健秘笈,如他自創的「平衡禪」抗老祕方,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做半小時,打坐半小時,促進腸胃、腦部血液循環,並書寫《金剛經》養性,身體獲得足夠真氣,精氣神足,不但慢性病不上身,甚至還有如青壯年般,充滿活力。
人到中年 更應該要注重養生
人人都想要健康快樂,但是很多人卻不得其門而入,身體功能日漸退化衰老,百病叢生。尤其是人過五十歲氣血循環開始變差,肝腸營養代謝漸弱,脂肪肝等毛病自然浮現,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情形;所以,人到中年,更應該要注重養生。
平衡禪是練習專注 竟然連皺紋都減少
李深浦醫師在十多年前開始練平衡禪,這是他鍛鍊健康的方法之一;他表示,平衡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健康方法,因為它可以練習專注,更是眼神與心和全身細胞專注的連結。李深浦醫師說,有很多明星去拉皮變年輕減少皺紋,甚至還會動手術來改善;而我在練平衡禪十多年之後,脖子的皺紋都減少了。
健康是由後腦管 練平衡禪後腦要懸空
平衡禪練習的方式是,人躺在床上,後腦懸空,肩膀伸到床舖外面,然後再進行腿部運動。李深浦醫師解釋,後腦有延腦、小腦和腦下垂體,人的健康中樞都在後腦,而大腦則是管理思想、感覺與創造。李深浦提到,練習平衡禪的好處是下體不會衰老,健康的身體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而是要和大自然的和諧,共同來抵抗老化。
後腦與視覺和腦細胞相連結 與下體器官相對應
李深浦醫師進一步說明,後腦是接續脊椎,連通到腳跟運動中樞和視覺中樞,人的後腦會與視覺和腦細胞相連結,且會與下體器官相對應。下體器官就是內臟最下面部位,包括肛門直到生殖系統相結合,且與生理括約肌有關,而人會老化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下體會衰弱,如漏尿、大小便失禁及攝護腺肥大等,這些部位退化,會造成下體無力,這就是老化的現象。
禪修不可打瞌睡 去掉雜念回復萬象
李深浦醫師以打坐和書寫《金剛經》養性,他對《金剛經》更有很深刻的悟道;他指出,很多人坐禪會打瞌睡,這就不是禪修,禪修是不可打瞌睡的,應該要聚精會神很專注,才會讓身體裡面的營養產生化學變化。禪修的種類很多,如禪七閉關修法等;李醫師分享,《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燃燈佛修法是否有所得,他說無所得,因為所學的是無,是深入沒有的境界中學,一般世人是學有物而所學是益,則為道日損。其實,雜七雜八的念頭是要慢慢去掉使念頭清淨,才可以重新回復萬象,再來一遍。
禪是完全純化為一 一就是本人
所以,李深浦認為,修禪應在沒有的境界中修練,如果能每天學習,會有好大的好處,腦筋與身體若完全清淨就可以容納萬象,所以要去掉雜念慾望,就可以再來一遍。禪是完全純化為一,一就是本人,一也是先天,也是水,產生身體與水的化學作用,使自己有自己時,身體才不會被物慾左右,去慾去物,自己是很純然的自己。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最重要的是原來
李深浦強調,佛講相不是相,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身體裡面的化學,不是人相,而是靜坐的相,而是能量的相,不是相就是看到如來。人最重要的是原來,如果一直離開原來,就會思想雜念化,體質被液化,雜質在體內,思想就不是原來的自己,腦筋與思想都是外物思想。
專注修身心靈健康 使自己單純就會光明快樂
「修佛其實都是在修身體健康,不要使思想被物質或宗教佔據」,李深浦醫師強調,修佛是要看見自性佛,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專注修身心靈,眼神內觀產生氣化,不要有形,有形就會有執著。很多人說久病無孝子,如果長期要靠別人也會受不了,應該要靠自己,要保有健康使自己單純,就好像是見如來就會光明快樂。
將軍之官謀略出焉 肝不好、老得快
李深浦醫師表示,從外面吃進來的食物變成體內的營養,蔬菜有蔬菜的生命,所吃的萬物,不管海裡的、山裡的都是外物,是要經過肝臟,在身體裡轉變成生命力,都是靠肝,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雖然我們不知肝在身體裡做什麼,但它卻永遠都在做,它更是身體裡自然的能量,它自動自發的產生作用,肝對人體是無怨無悔的付出。
眼睛訓練內觀 禪修可調整睡眠不足
另外,李深浦醫師建議,眼睛要有時間訓練內觀,不是用睡覺訓練,是要以意識來調整,就會產生優質且超越睡覺的能量,可補充睡眠的不足。有很多人睡覺時,腦筋會想明天安排的事,因為沒真正的放鬆,休息沒有回歸自然;所以,這些潛意識已干擾到睡眠,而禪修則是在調整身體,調整睡眠不足。
深諳養肝之道的李深浦醫師提醒,要保持年輕、健康的身心靈,除了規律的運動以外,體內的保養也非常重要,內外相互輔助,才能樂活無病痛,活得像自己!
直播預告
若民眾對於李深浦醫師的平衡禪養生有所疑問,想進一步了解李醫師對於養生的建議,歡迎8月29日中午12點30分,至健康醫療網 FB「健康Live直播」現場,由李深浦醫師親自解惑,同時歡迎您在直播期間隨時在線上提出問題!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76/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