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輕忽疼痛控制 恐惹慢性疼痛上身
提到「疼痛」總讓人避之唯恐不及,面臨術後疼痛,民眾卻又擔心止痛藥副作用,選擇咬牙忍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醫師表示,強忍術後疼痛,易造成血壓上升、免疫力降低、生理壓力導致傷口復原緩慢,還可能因為過度疼痛,造成身心靈創傷,導致慢性疼痛、長年無法痊癒。
疼痛警訊莫輕忽 止痛選擇多元化
國泰綜合醫院麻醉科主任汪志雄醫師表示,疼痛是身體警訊,若輕忽,很有可能引爆健康危機。隨著醫學進步,臨床止痛選擇越來越多元,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種類多元,服藥方式簡單,一天需3-4次服藥,所需劑量較高,效果較低且可能有部分腸胃道副作用或成癮,部分病人因為畏懼副作用而不敢使用。
PCA病人自控式止痛:提供一台依病人情況設定好的機器,疼痛時按鈕,機器即時給予止痛劑。自控式止痛有兩種:一是經靜脈給予,較方便,但使用藥物劑量較高,副作用也較高;另一種則是經由脊髓硬膜外給予,使用藥物劑量低、止痛效果好,副作用也低,但需要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硬膜外止痛導管放置,可維持3-5天止痛效果。
短效止痛藥:多為鴉片類管制藥品且須注射,止痛效果良好,但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新式長效止痛藥:國人研發的長效注射型止痛藥,單次肌肉注射效果可維持約七日,副作用大幅下降。
超音波神經阻斷術:止痛作用迅速,需有專業訓練的麻醉醫師執行,但導管不易固定,多僅能採單一次注射,效果僅能維持12~24小時。
其他輔助藥物:使用其他口服輔助藥物,麻醉專科醫師在術前與術後,依病人需求而給予處方。
汪志雄醫師提醒,手術後疼痛控制與手術治療的過程同等重要,民眾只要在術前麻醉諮詢時與麻醉醫師妥善溝通,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止痛方式,有助於加速術後恢復與提升生活品質。
多模組止痛趨勢來臨 術後生活品質提升
陳自諒醫師說明,「多模組止痛」已成為疼痛控制的新趨勢,臨床應用同時合併使用兩種以上的止痛藥;相較以往使用單一藥物止痛,能提供較佳止痛效果,降低單一藥物所需用量與副作用。舉例而言,剛執行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術後住院期間可服用短效止痛藥,減緩傷口的疼痛不適,出院前再注射長效止痛針,除了降低居家照護期間疼痛困擾,有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多模組止痛新趨勢 開啟無痛醫療新頁
陳自諒院長指出,近年來無痛醫療已成為國際醫界追求目標,秉持這樣的理念,強化術後復原(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也應運而生,良好疼痛控制正是ERAS療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隨著多模組止痛應用與推廣,有望大幅提升病人術後品質,縮短住院天數;對醫療院所而言,減輕醫護人員負擔,資源更佳善用,邁向無痛醫療願景寫下新頁。
汪志雄醫師也指出,全國許多醫院開始此項服務,請病人手術前向醫師提出需求。國泰醫院成立了加速術後康復怡樂適手術療程委員會,由一專責工作小組,從病人計畫接受手術時,從病人入院前,在院中及出院後,會根據病人之狀況提出客製化之手術、麻醉與止痛計畫。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8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862/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