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一位32歲的王先生,因為意外跌倒而離開人世,捐贈了心臟、肺臟、肝臟、小腸、骨骼、皮膚、眼角膜等器官組織,幾乎所有能捐的都捐了。王媽媽回想起兒子表示,雖然他從小身體不好,但很愛幫助人,相信人對身體其實只有使用權,忍住悲傷也要完成他助人遺願。王先生妹妹也說,失去哥哥大家都很傷心,但器官捐贈可以讓大哥繼續留在這個世界。
68歲翁接受眼角膜移植 眼睛重現光明
除了醫護團隊之外,最感恩器捐者與家屬的就是器官受贈者。年初接受了眼角膜移植的吳文興表示,因為先天性眼部發育異常,從小生活在模糊的世界,除了有先天性白內障、視神經發育遲緩,還缺少了虹膜來調節瞳孔大小,所以,白天覺得太亮,晚上覺得太黑。
因為開刀風險大,台灣很多醫師都不願幫他開刀,吳文興直到68歲,才在花蓮慈濟醫院眼科與器官移植團隊的協助下,成功接受眼角膜移植。他說現在不須輔具協助,就能看清楚12級文字,特別感謝器捐者的付出,讓他打開新的視界。
器捐感恩音樂會 回顧捐贈者感謝付出
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的李明哲醫師表示,團隊每年都會舉辦器捐感恩音樂會上,除了有溫暖的歌聲與音樂,還會帶著大家回顧每位捐贈者的照片。李明哲主任表示,感謝團隊用心,不論捐贈者家屬會不會出席,都會準備每位捐贈者的照片,因為這不只是陪著家屬回憶,也是提醒著團隊,要珍惜感恩捐贈者與家屬的付出。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表示,隨著醫療無菌技術的進步,加上配對檢驗的完善,讓器官移植不再是夢想,或許未來還會有細胞移植,但不論是器官移植還是細胞移植,最重要的核心都還是在於「人」。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980/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