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免於疼痛的恐懼是人權,但過去不分國內外甚至醫界,皆對兒童疼痛抱持一定程度迷思或誤會,認為「嬰幼兒神經系統未發育成熟,對於疼痛感知較低並且無法確實評估」、「兒童無法精準表達疼痛及強度」或「可以被轉移注意力就表示沒有疼痛」等。
兒童疼痛控制 4種時候最需要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勞萱之表示,在醫院需要疼痛控制的孩子,常見於重症或手術後、曾經出現特別藥物反應以及必須進行侵入性檢查及治療(如:頭頸部放射定位治療、內視鏡氣管檢查等)的病童;尤其兒童的代謝與成人相當不同,在止痛藥劑的掌握反而需要快速且精準的調整。
罕病女童夜夜哼歌 只為減輕治療痛楚
曾有11歲女童接受剖腹式腫瘤切除手術後,雖提供體重需求兩倍以上的嗎啡止痛,卻仍無法止痛,勞萱之更動止痛藥物配方四小時後,女童便可下床走動。
另一個讓勞萱之印象深刻的,則是選擇以歌唱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總不輕言喊痛的罕病女童,唯一的臨床異狀僅有睡不好,在給予適當的止痛藥物後,沒想到隔天探視時,病童為了一夜好眠而真摯地道謝,並坦承近一個月因為疼痛從未入睡超過半個小時,讓她感到十分痛苦。
免疼痛 是兒童就醫權利的一環
馬偕兒童醫院邀集多位資深兒童專科醫師以「兒童疼痛」、「兒童安全」、「親子共讀」、「疫苗接種保護」四大主題,呼籲民眾一同「用心照護、以愛灌注」我們的孩子。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2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233/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