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凃珮雅/彰化報導】彰化縣創舉,《新修彰化縣志》總纂黃秀政教授、〈沿革志〉、〈經濟志〉及〈政事志〉三志分別委託前中興大學孟祥瀚教授、前彰化師範大學蔡泰彬教授及臺灣歷史學會張勝彥教授擔任主持人,《新修彰化縣志》纂修歷時7年,繼103年出版〈地理志〉自然地理篇1篇、107年出版5志17篇後,在彰化縣即將迎接建城三百年之前,今發表第二批〈沿革志〉、〈經濟志〉、〈政事志〉,纂修出版經費計1,300多萬元,王縣長說,新修彰化縣志,自清道光之後就沒有再作大規模的編修,3志13篇,每篇字數有20萬字以上,還要經過嚴謹的文史考核,才能夠正式出書,為彰化縣歷史留下重要的書寫紀錄。
王縣長說,特別感謝總纂黃教授所帶領的團隊,黃教授本身是彰化人,投注非常大的心力編纂,期望讓大家可以透過縣志了解彰化歷史發展的軌跡、文化演進的過程,提供後代子子孫孫更好的研究依據。(特派記者凃珮雅攝)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劉副館長說,半線台灣民朝代,重建縣志風日開,重修縣志頭一次,周始修撰在心內,前年發表真澎拜,地理社會教育都在內,今年三志運勢接續來,嚴格經濟政事報你知,大學教授寫稿是好文采,現在縣志是無罣礙,專業團隊審查眼睛利,嚴格考績好厲害,經濟論是好精彩,政事詳細來紀載,彰化歷史編書內,歡迎大家一起來。
總纂黃秀政教授說,因為他是彰化人,在當年卓縣長時代邀約他時他便答應,整修縣志是漫長的工作,這是一個創舉,是相當罕見的例子,也因為這樣,讓他以及參與的教授們都身體健康,以「政事志」的自治與選舉篇來說,由國立台北大學的陳志華教授撰寫,又如沿革志分為上下兩篇,1950年彰化再度設縣之後為下篇,就是孟祥瀚副教授負責,上篇為史前時代到1950年的彰化縣時代,由彰化師大通識中心的盧胡彬教授撰寫,沿革志的歷史篇是由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的許世融教授撰稿,許教授在撰寫前也多次參與研究彰化的學術研討會,發表許多有關彰化縣的地方歷史。
總纂黃秀政教授說,整個團隊都是學有專精,許多新修志的主持人都是彰化在地的學者,像是文化志的主持人施懿琳教授就是鹿港人,社會志的主持人王志宇教授是田中人,在地的彰師大跟建國科技大學也都參與其中。
《新修彰化縣志》纂修作業是繼清道光年間(1836年)彰化知縣周璽編修《彰化縣志》後,由彰化縣文化局規劃、執行,重新全面梳理彰化縣歷經清代、日治、戰後的歷史資料,以期能完整呈現彰化自開闢以來至民國39年行政區重新劃分後的發展與變遷過程,由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黃秀政教授擔任總纂,全案9志(卷)各置主持人1人,加上卷首、卷尾共計11卷36冊,以民國39年彰化縣行政區域調整後之26鄉鎮市為地理範圍,纂修出版經費逾3,000萬元。
〈沿革志〉從空間意涵的概念,揭示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即出現「彰化縣」行政區域名稱,與民國39年迄今的「彰化縣」之差異,作為起始點,釐清「歷史的彰化」與「彰化的歷史」,書寫上起史前時期,分為歷史篇及大事紀(上)(下)2冊,以宏觀的視角,記錄彰化縣長期演變發展的軌跡。
〈經濟志〉分為4篇,記述彰化的「地」與「物」,農業篇涵蓋水利、農、林、漁、畜牧等範疇,工業篇爬梳自明鄭時期起小規模手工業及後續產業之變遷,商業與金融篇及交通觀光篇記載人群的移動與經濟活動等面向。
〈政事志〉分為6篇,記述有關彰化縣之自治與選舉、戶政警消與役政、衛生與環保、地政、財稅和公共建設等等諸多層面的政治史事。本次出版的3志內容呈現農業大縣「彰化」從清代以來170餘年間經濟結構、顯示彰化縣已從農業社會轉型至工商業與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活動及變遷樣貌,在13篇充實的史料中,也得以窺探不同時空中,彰化縣先民生活的日常片段。
本次發表〈沿革志〉、〈經濟志〉及〈政事志〉,邀請彰化縣內及中部地區系所學者共同合作,建立具地方性的纂修專業團隊,總纂黃秀政教授及〈政事志〉撰稿人陳亮州助理教授等皆為出身彰化縣的學者,各團隊也由跨校、跨專業學者合作纂修,除強調歷史學者的地方志書纂修專業,也重視各領域纂修內容之專業性,如〈政事志〉自治與選舉篇由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陳志華教授撰稿、地政篇由地政學系博士陳柏廷副教授撰稿、〈經濟志〉農業篇由森林學研究所博士莊世滋助理教授共同撰稿等,以求能完整、忠實並深入進行史料之編纂,縣府並訂有嚴謹審查機制,聘請各領域專業委員參與審查,每篇皆經5次以上之審查,審查會議除實質審查委員外,並由縣府各局處提供協助,且於26鄉鎮圖書館舉辦為期一個月之公開閱覽,重視縣民公共參與及意見。
縣府透過本次《新修彰化縣志》〈沿革志〉、〈經濟志〉及〈政事志〉的發表,與縣民一同追尋、分享彰化這片的土地歷史文化,也在時間流動與社會變遷之際,以志書留下歷史與共同記憶,並同時贈送國內各大圖書館,供大眾閱覽。(特派記者凃珮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