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貿試驗區建設情況和亮點

【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福建自貿試驗區於2014年12月經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掛牌運行。實施範圍118.04平方公里,涵蓋福州、廈門、平潭三個片區,其中福州片區31.26平方公里、廈門片區43.78平方公里、平潭片區43平方公里。三年多來,福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自貿試驗區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扎實推進各項試驗任務,實現了一批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2.0時代。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對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的積極成效。2018年4月、7月和11月,福建自貿試驗區因落實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創造典型經驗做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三次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案例入選中宣部、中央改革辦等舉辦的全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主要成效有:

一、對標國際先進規則,積極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1.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堅持以問題和企業需求為導向,對標國際先進規則,聚焦商事、投資、貿易、金融等重點領域,累計已推出創新舉措13批339項,其中全國首創118項,對台先行先試74項,基本形成具有福建特色、對台先行的制度創新體系。

2.進一步便利外資准入。對外商投資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模式。在全國率先推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視窗、單一表格”受理,手續1天內就能完成。全面清理和取消外資在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化待遇。掛牌以來至2018年底,區內新增外資企業3761家,合同外資270.7億美元,分別是掛牌前歷年總和的3.3倍、3.5倍。

3.實施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和方法,對營商環境開展評估,逐項查找短板弱項,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從企業開辦、施工許可、產權登記、信貸獲取、投資者保護、繳納稅費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改革目標、任務和措施,形成改革任務清單,著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4.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初步形成涵蓋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建立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制。建設智慧財產權保護展示中心,提供快速確權、授權、維權的“一站式”服務。成立首個民事、行政、刑事合一的智慧財產權巡迴審判法庭,開闢智慧財產權案件審理的便捷通道。引進臺灣智慧財產權人才,加快形成兩岸智慧財產權服務業聚集區。

2018年8月,國家發改委對全國22個城市營商環境的試評估結果顯示,廈門市營商環境超過上海、僅次於北京,排名全國第二。

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準

1.審批許可權能放盡放。在2015年80%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下放三個片區行使基礎上,2018年底,研究制定了福建自貿試驗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措施,重新賦予自貿試驗區6個部分112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同時優化行政辦事大廳服務,企業辦事基本實現不出區。

2.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推行網上審批、智慧審批,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讓企業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3.強化風險防控。公佈權利清單、審批清單、負面清單、事中事後監管措施“三清單一措施”。研究制定並逐步完善全國首張風險防控清單,明確了55個風險點和88條防控措施,進一步提升風險防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全面建成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福建)“一張網”。建立以信用約束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試行信用良好企業不舉不查等信用分類監管制度。推出實施審批告知承諾公示、協力廠商信用評價公示、市場主體自我承諾公示,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治、企業自律、社會共管共治的四位一體監管新格局。

三、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1.深入推進商事集成化改革。在2015年率先推出“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基礎上,陸續把涉企資訊採集、記載公示、備案管理類證件整合到營業執照上,目前已實現“31證合一”,為全國“多證合一”改革提供了福建經驗。在企業名稱預核准、經營場所、經營範圍、註冊登記、印章刻制、經營許可、企業註銷等重點環節推行實施全程電子化登記,進一步方便了企業。率先探索實施企業經營範圍自主登記,將企業名稱預核准環節與設立登記“二合一”,把銀行開戶、印章即刻納入“多證合一”,開辦企業手續壓縮到2個環節,辦理時間壓縮到3.5天。

2.深化投資專案審批全流程改革。深入推進平潭投資體制改革“四個一”和福州、廈門“多規合一”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出臺推進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度改革相關的政策措施,建立“五個一”(一張藍圖實施、一個系統管理、一個視窗服務、一張表單申報、一套機制運行)工作機制,實現工程項目審批標準化、集成化。相關做法成為全國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城市的樣本。

3.完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功能。福建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已聯通國際貿易鏈條上30多個業務部門,功能覆蓋了國際貿易主要環節、主要進出境商品和主要出入境運輸工具,2018年新上線運行出口信用保險服務、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貿促會出認證系統等,基本實現國際貿易主要業務在單一視窗“一站式”辦理,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其中原產地備案和外貿企業資質備案兩證合一系統被國務院列為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實施,出口信保系統被複製推廣到全國。

4.及時總結推廣創新成果。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評估、邊推廣,不斷提升改革實效。目前,有6批136項創新成果由省政府發文在全省複製推廣。商事登記“一照一碼”、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等32項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或學習借鑒。尤其是2015年以來,國務院發文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50項,其中福建省報送19項,占38%,福建自貿試驗區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四、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形成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1.實施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醫療、旅遊、文化、電子商務等50多個領域率先對台開放政策,引進大陸首家台資獨資油脂生產企業、首家台資獨資演藝經紀公司、全省首家兩岸聯營律師事務所、首家臺灣獨資電力技術顧問公司等。在自貿試驗區新設立的台資企業可按大陸企業申請註冊,並在科研專案和科研平臺申報及評定、財政資金申請等方面享受與福建企業同等待遇。截至2018年,區內新增台資企業2252家、合同台資62.05億美元,占全省同期49.8%和47.7%,虹吸效應明顯。

2.實施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率先實施卡式臺胞證和“零距離”辦理措施。率先為臺胞辦理《臺灣居民居住證》,臺胞在參加社會保險、購租房、交通購票、個人金融等方面享受與大陸居民同等待遇。制定臺灣專業證書匹配規範,率先采認臺灣地區建築、醫療、教育、旅遊等專業領域從業資格證書。三個片區已吸引1200多位臺胞創業就業,聘請28位臺灣專業人士擔任片區管委會中高層管理職務,聘請43位臺灣村裡長擔任村委會或社區居委會執行主任,聘請164名台籍廈航空乘。

3.建立最便利的臺灣商品通關模式。設立全國唯一的兩岸檢驗檢疫資料交換中心,實現了兩岸檢驗檢疫監管資訊互換。海關簡化了ECFA、CEPA貨物進口原產地證書提交需求,無需提交紙質單證。試行查驗結果互認,對原產於臺灣的小家電、白酒等消費品,採信臺灣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不斷擴大對進口臺灣商品實施“源頭管理、快速驗放”的種類,實現貨物快速通關。廈門口岸進口臺灣食品占大陸50%以上,進口臺灣水果占大陸80
%以上。

4.穩步推進對台金融開放。福州、平潭片區獲批試點實施台資企業資本結匯便利化試點,廈門片區實施高信用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首家兩岸合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順利運營。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獲批設立“台資板”,目前已掛牌台企148家。建立對台人民幣清算管道。截至2018年底,已有23家臺灣地區的銀行機構在廈門開立39個人民幣代理清算帳戶,清算金額1107億元。已有19家台資金融機構落戶福建,居全國第2位。全國首創的台企臺胞征信查詢業務,已辦理200多筆台企臺胞信用記錄查詢,發放貸款近億元,為跨境征信查詢提供了樣本。

五、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海絲”核心區作用凸顯

1.推動基礎設施聯通。三個片區已開通海絲航線65條,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和郵輪母港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廈門港集裝箱輸送量已連續兩年突破1000萬標箱,超過臺灣高雄港,穩居全國第7位,全球第14位。台閩歐班列已形成6條常態化線路,吸引了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貨物通過班列中轉運往歐洲或中亞,形成跨越海峽、橫貫歐亞的國際物流新通道,實現了“海絲”與“陸絲”有效對接。截至2018年底,台閩歐班列累計發運404列,貨值70.5億元人民幣。

2.推進貿易暢通。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與沿線口岸資訊互換和服務共用,加強通關、認證認可合作,已有200多家企業與歐盟、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實現AEO互認,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建成海絲商城、利嘉商貿城等3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商品展示銷售平臺,其中海峽水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300億元,成為我國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漁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3.推進資金融通。建立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和“走出去”聯盟,開展茅利塔尼亞、幾內亞比索漁業產業合作基地,印尼不銹鋼一體化冶煉專案等一批實體專案合作。福州自貿片區引進設立北美西洋參進口分撥中心,廈門自貿片區吸引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東南燕都燕窩產業園。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華僑基金,吸引華僑資金返鄉投資,充分發揮福建海外華僑華人優勢,擴大福建自貿試驗區對外合作影響。

六、健全法治保障,初步建立與深化改革相適應的法律服務體系

1.加強自貿試驗區立法。2016年4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佈實施《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在地方立法中首次設置了鼓勵創新、寬容失誤和反向考核條款,並把先行先試經驗做法上升為地方立法。扎實做好相關地方法規、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的調整實施工作,為自貿試驗區大膽開展制度創新提供了法治保障。

2.開展集中統一的綜合執法。三個片區率先成立綜合監管和執法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率先試點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協力廠商機構評估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綜合執法在廣度和深度上創全國之最。

3.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成立自貿試驗區法庭、檢察室、國際商事仲裁院、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等,聘請50多位元臺灣地區仲裁員,國家貿促會還在平潭設立海峽兩岸仲裁中心,搭建兩岸經貿合作爭端友好解決的服務平臺,以閩台法律服務合作為特色的法治環境不斷優化,為兩岸仲裁機構合作探索了新模式。

七、持續做大流量,積極培育產業創新發展新動能

1.市場主體平穩增長。截至2018年底,區內累計新增企業7.5萬戶,註冊資本1.7萬億元人民幣,分別是掛牌前的4.9倍、7.7倍;累計新增外資企業3761戶,合同外資270.7億美元,分別占全省同期的46.2%、46.8%,集聚效應明顯。新引進殼牌、亞馬遜、ebay、ABB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開放型經濟水準進一步提升。

2.重點平臺加快發展。堅持制度創新與功能培育相結合,積極落實《福建自貿試驗區重點平臺建設方案》,加快推進跨境電商、融資租賃、飛機維修等平臺做大做強,有效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品質提升。如福州自貿片區馬尾基金小鎮已聚集了288家私募投資機構,基金管理規模1206億元,投向實體產業專案資金近200億元。廈門自貿片區累計開展飛機融資租賃達102架、發動機1台,金額近70億美元。廈門航空維修已擁有14家成規模的航空維修企業,2018年產值達143.5億元,同比增長8.2%,約占國內航空維修產值的1/4,在全國及亞太地區都居領先地位,超80%為境外業務。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