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專題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位居106年十大死因的第四名,顯示預防與治療腦血管的重要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任劉安正指出,包括腦梗塞、腦出血、 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等都屬於腦血管疾病,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目前已能仰賴新的微創介入治療,有效提升療效。
造成急性腦梗塞 腦中風佔最大宗
以腦中風而言,又以急性腦梗塞占最大部分,主要因腦部血流被血管內血栓阻斷造成,這時腦部會因缺血導致腦部永久性損害,嚴重時不僅會造成肢體癱瘓,甚至危及性命;劉安正主任表示,治療上,若為急性腦梗塞發生3小時內,可透過靜脈注射溶解血栓藥物(γ-tPA)恢復腦血流,但溶通率較低,若為大血管梗塞,則可藉由介入性動脈除栓療法治療,約85%患者血栓可以能順利取出,且治療時間可在6小時內進行。
腦動脈瘤破裂 占出血性腦中風死亡11%
至於腦動脈瘤若破裂,則會造成自發性蜘蛛膜下腔出血,約占出血性腦中風死亡的11%;劉安正主任表示,傳統治療上以外科開顱手術為主,但目前則能以介入治療取代,透過導管在動脈瘤內放入白金線圈進行栓塞治療,有效阻止血流進入,且能預防動脈瘤再破裂造成腦出血。
腦動靜脈畸形 屬先天性血管異常導致
而腦動靜脈畸形雖流行率低,但也占了腦中風的9%,屬於先天性血管異常導致;劉安正主任表示,傳統治療是以外科開顱手術切除動靜脈畸形,或是採放射線治療,不過目前患者也可選擇介入治療,運用雙軸X光機,將微導管放置於動靜脈畸形交接處,利用栓塞劑阻斷不正常的血管通道,使腦血流恢復正常路徑。
微創介入治療新技術 有效降低病患疼痛
另外,因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導致的腦血管狹窄,主要與長期三高有關,除了可透過藥物治療,若患者出現大於70%的嚴重狹窄血管,這時則可選擇以介入治療的囊球擴張術與血管內支架,幫助改善血流;劉安正主任表指出,微創介入治療透過鼠蹊部穿刺小傷口,不僅能減輕患者病痛,也能加速傷口癒合期,是患者的另一個治療的新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4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463/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