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巫月樺/台東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於本(108)年3月28日假金峰鄉嘉蘭村,舉辦「臺灣藜採後調製技術示範觀摩會」,參與本次觀摩會共計68人。會中講解臺灣藜採後處理及烘乾調製技術,並進行實地操作,提供農友參考應用,現場農民反應熱烈。
臺東場陳昱初副場長表示,臺灣藜為新興小眾雜糧作物,主要栽培地區為臺東縣、屏東縣及花蓮縣。臺東縣為主要產區,主要分布於臺東市、太麻里鄉、金峰鄉、大武鄉及達仁鄉,因近年產地價格甚佳,農民種植意願提高,106年臺東種植面積達280公頃,造成產量增加,價格下降情形。探討其原因除栽培面積增加外,主要是許多新手農民種植,採收後調製技術尚未熟練,造成產品品質良莠不齊,盤商購買意願降低。因此,臺東場特辦理此次觀摩會,從臺灣藜採收適期判斷、採收後調製、烘乾、篩選及包裝等原料品質控管,進行一系列說明與示範,希望藉此能提升臺灣藜產品品質。
觀摩會首先由雜糧研究室黃助理研究員子芸介紹臺灣藜有機栽培技術要點,接續由植保研究室主持人林助理研究員駿奇,講解臺灣藜有機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以及田間雜草管理技術,說明使用壬酸除草之新技術,最後由雜糧研究室主持人陳副研究員振義說明臺灣藜採收適期判斷、採收後調製、烘乾、篩選及包裝等原料品質控管,並運用金峰鄉雜糧產銷第二班班場所內現有設備做說明,現場亦展示臺灣藜目前所研發相關產品,希望能藉此次觀摩會提高臺灣藜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