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勝鈞/宜蘭報導】號稱宜蘭政壇兩大派系之一,被稱博愛黨部的許派掌門人許文政,今(3)日凌晨走完他叱吒風雲人生最後一程。
羅東博愛醫院創辦人許文政,今天凌晨在家人的陪伴下壽終正寢,享壽95歲。生前是國民黨陳、許兩大地方派系的掌門人,也因為財大氣粗,勢力曾經遍及宜蘭,因而有博愛黨部稱號。
許文政自民國42年一手創辦羅東博愛醫院後,陸續引進優秀人才、醫療資源並改善在地公共衛生,着實譜寫了宜蘭醫療衛生史的重要篇章。
許文政,民國13年2月5日生於宜蘭羅東,13歲即赴日求學,在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學部打下優秀的學術根基,台灣光復後返台進入台大醫學系延續學業,成就了紮實的醫學素養也啟發了他濟世與政治生涯一生。
民國38年時期,台灣社會深受戰禍遺害,地方上瘧疾、霍亂、肺結核等傳染病叢生。時感家鄉公共衛生及資源匱乏、亟需重整,憑著滿腔熱血,許文政毅然返鄉從事基層醫療服務,披荊斬棘,開展了地方公共衛生事業。
當時宜蘭的醫療設備相當簡陋,醫護人員不足且交通不便。具內科醫師專業的許文政,邀集了1名外科、2名婦產科醫師,於42年開創了名為「羅許阿隆博愛醫院」約30床規模的小型綜合醫院,為現在1千餘床的區域教學醫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進一步提升羅東博愛醫院成為宜蘭地區唯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
草創初期,許文政克盡心力醫治病人,並逐漸擴充設備與醫療陣容,同時充實醫療管理概念。為提升在地醫療水準,開創與京都大學醫學院、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長庚醫院、陽明大學等專業單位,展開學術與臨床實務結盟的合作關係。民國51年,許文政參照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現代醫療發展經驗,在羅東博愛醫院引進了我國第一台胃內視鏡,更帶動了醫療水平的大幅躍升。
許文政在行醫之餘除了政治也不忘公益。由於留學東瀛的經歷,有感同為東方社會,但台灣民間在社會公共領域的參與及社會改良進展遲緩,他遂於民國58年捐出了父親遺留的資產,成立了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擘劃了慈善施醫、老幼婦女福利、貧困救助、發展偏鄉山區巡迴醫療等富具公共關懷的努力宗旨。與此同時,許文政仍不忘持續自我成長,再度負笈日本國立長崎大學進階研習,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在羅東博愛醫院逐漸勝任地方醫療任務後,許文政關懷社會、參與社會的視野與服務面向延伸到政治參與層面。在地方鄉親期許鼓舞之下,從懸壺醫人擴大為從政濟世,民國62年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於民主意識初萌之際,參與了地方民主政治發展,開始以政治服務公眾的生涯。接續於民國70年擔任監察委員;78年受聘行政院顧問;88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98年擔任總統府資政。
在擔任監察委員期間,許文政有感於當時台灣醫療政策與制度有欠完備,醫療資源存在城鄉差距,於是借鑑日本經驗積極建言衛生署,於75年促成了《醫療法》法制工程,讓全台醫療事業得以健全發展,有效提升了台灣的醫療品質,病人權益也得到良好的保障。
許文政先生終身力學不倦,在醫學素養及相關知識貢獻屢受肯定,分別於73年獲頒美國Pepperdine大學榮譽博士,94年獲頒國立陽明大學榮譽博士,103年獲頒國立宜蘭大學名譽博士。
他樂於助人、急公好義,也獲得社會多方對他的嘉許與肯定。因而在95年獲國立台灣大學褒揚為第一屆傑出校友;97年以其專業貢獻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肯定,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98年適逢國立台灣大學紀念創校80週年之際,榮獲台大出版中心邀訪,與陳長文及李家同等並列為「台大公益家」。長期投入社會公益奉獻的生涯中,在100年獲選為國家公益獎得主,更是對許文政博愛胸懷的另一重要註解。
從行醫到從政,許文政以孫文、蔣渭水為人生典範,崇尚博愛及人的理念,除將親手創辦的醫院命名「博愛」,更一貫以「視病猶親」為一生行醫及羅東博愛醫院團隊的座右銘可見一斑。在他行醫66個年頭的過程中,一路從診所開創成就當今之醫療能量與規模,其最大的精神動力,正是許文政不忘初衷,持續向前的具體體現。
許文政一生矢志追求成就「屬於宜蘭人的醫院;讓宜蘭成為台灣長壽縣」的長期目標。即便年逾90,仍不時可見他在醫院穿梭奔走的挺拔身影。羅許基金會表示,博愛團隊受此精神感召,雖百般不捨,但仍將秉承其志,衍展「人文博愛」的醫德情操,持續精進醫術;深耕社會文化公益,造福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