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呂祈杰/桃園報導】桃園畫家陳凱森、張妙縈和同好,一起參加宜蘭文化局舉辦的「瀞映春影創作聯展」自今8日起至4月26日於第一展覽室展出。
藝術從古至今,無分形式與內容,也許以色彩滿足人們美感的慾望,有時以巧思滿足大眾精神的慰藉。不論是代表獨立思考的辨證、甚至提出彷若對時代或個人生命的反控,還是高高在上的所謂上流文化,甚或走在流行藝文尖端的時尚議題,無論如何,藝術始終是一個時代的具體表徵,飽含了精神層次的盈與弱、經濟層面的富與困。
畫家陳凱森1968 出生於台灣雲林,沒有自以為是的悲壯與孤寂,有異於諸多藝術工作者從困頓中萌生靈感的創作歷程,儘管生活不是優渥,但十足台灣四五十年代小康社會的成長背景表徵,知足、純真的年代,陳凱森身兼數職卻仍然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在他的解讀下,「守護」系列中,東方熟悉的元素變成他大膽獨創的主題,寓意悠且遠;依循傳統卻飽含現代的脈絡,令人驚豔。
摒除意識中的主觀看法,陳凱森更期待每一幅創作都能夠與賞析者進行心靈對話。也許是共同的生命經歷,也許是情到濃時的動徹心扉,無論如何,畫面給人第一眼的乍時觸動,就是創作者的內在與觀者的感知連結。
錯綜複雜的田埂小徑交織在阡陌縱橫的幾何秩序中,稻草石獅昂揚而立,張開大大的雙臂擁抱陽光。色彩豔麗的衣裳在稻浪秋風中飄起,喜悅滿懷的稻草石獅掩不住自得其樂的調皮樣,忠誠的臉龐上帶著戲謔,不過不用擔心,即使突然下起大雨吹起狂風,他們只會站得更穩,沒有任何威脅會動搖他們此生被賦予的天職──守護大地。
這是藝評人給予陳凱森另一油畫系列「稻草石獅」的創作解析,既生動又優美的畫面傳遞一種自然純真的無憂與幸福感。象徵來自台灣傳統農村的社會家庭結構,結合現代藝術思潮薰陶與畫者的持續醒思,如此衍生出的台灣當代人文關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