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勝鈞/河南南陽報導】2019〝傳承中華文化暨尋找鄉愁〞兩岸媒體姓氏尋根聯合採訪活動於4月7日展開,活動由河南省台辦組織,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岸一家親理念,弘揚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強化,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發揮河南在對台工作中的根親文化優勢,拉近豫台同胞距離。
一行20多位兩岸媒體記者,於4月8日走訪南陽武侯祠,武侯祠位於南陽故城西郊臥龍崗上,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躬耕於南陽”的舊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處,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草廬對策”就發生在這裡。
臥龍崗南頻白水,直匯漢江,北障紫峰,遙連嵩嶽,山水相依,景留四時。這裡崗巒起伏,曲折迴旋,勢如臥龍,其源發端于嵩山之南,綿延數百里,連接南陽故城西北紫山繼續南下,至此崗地勢隆起,截然而住,迴旋如巢,諸葛草廬在其內,時人以孔明為臥龍,因號其崗。依嶺就勢坐落在臥龍崗間的南陽武侯祠,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跡,也是全國現存九處武侯祠中規模較大、文物價值較高、文化內涵較豐富的武侯祠。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晉時期,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龍崗志》記載,諸葛亮殞沒五丈原後,其故將黃權曾率族人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祀,紀念武侯,時稱“諸葛庵”。新中國成立後,大陸中共和政府十分關注和重視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的維修和保持,史學泰斗郭沫若先生1959年給南陽題額“武侯祠”,又於1973年書匾“諸葛草廬”。近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站在提高南陽知名度和發展南陽經濟的高度,提出了“修葺再現臥龍崗諸葛亮躬耕地歷史原貌,改善武侯祠旅遊環境,提高品位,豐富內涵,以物取勝,以景誘人”的指導思想,並不斷深地,調查研究,具體指導規劃,使南陽臥龍崗武侯祠發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和效果頗為明顯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南陽武侯祠和位於其內的南陽市博物館結合自身陳列優勢及旅遊資源,先後籌辦了反映當年諸葛亮躬耕南陽及徐庶薦賢、劉備三顧歷史畫面的《諸葛亮與南陽》蠟像展、再現當年岳飛抗金途中路過南陽,夜宿武侯祠,祭拜武侯的《嶽飛夜書出師表》蠟像展、再現諸葛亮當年躬耕于南陽時與好友交談的《諸葛亮會友蠟像展》、集南陽漢代舞樂精髓及漢代科技于一體,再現南陽漢代輝煌燦爛歷史文化的大型綜合展覽《漢代文化苑》、通過館藏十八羅漢、宗教造像、建築構件等文物珍品,向觀眾展示我國古代高超的宗教、建築雕塑藝術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展》,以及每年時逢諸葛亮祭日舉辦的大型祭拜儀式和相關活動等,受到了遊客的普遍讚譽和良好的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