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智慧感測新紀元來臨   工研院、環保署與新竹市政府共同發表「臺灣智慧水聯網」

【特派記者丁薪叡/新竹報導】工研院在17日結合行政院環保署及新竹市政府,攜手全臺縣市環保局共同啟動「臺灣智慧水聯網」,採用結合5G資通訊、AI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固定式、移動式、手持式3項水質感測器,進行全天候即時觀測全國水質變化及分析。

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已成為近年來高度關注的議題,根據2020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書中指出,水資源的使用量在過去一世紀提升了6倍,並且仍以每年1%的幅度上升當中,當今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問題更加提升了水資源供應的風險。為協助臺灣有效利用水資源。

臺灣智慧水聯網的啟動,不僅正式宣告我國水質檢測從人工進入智慧感測的新時代,也將帶動智能水質感測產業發展,打造環境科技治理產業鏈。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環保署透過空氣品質物聯網建立,推展到智慧水聯網,已逐步完成我國基礎感測網絡,達成優良的環境智慧治理。感謝工研院研發的感測元件,於新竹市進行示範場域試驗,以及各縣市環保局通力合作將智慧稽查落實於業務中,才能促成臺灣智慧水聯網的成立,目前水質感測器全臺布建數已達150點,今年將持續與各縣市環保局合辦試驗計畫,並擴及13個縣市,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達成智慧稽查、優化環境治理之目標,落實臺灣永續發展。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表示,環保署與工研院研發智慧水質感測系統,在2019年與新竹市合作布建水質感測器,完成22處建構水質感測網,透過智慧雲端系統讓市府能隨時掌握轄內水質變化、把關水體用水安全。新竹市政府在水質治理不斷努力,感謝環保署連續15年頒發全國河川污染整治考核獎項,其中8次獲得特優,讓水質治理的推動更加踏實,讓新竹市大幅提升水質環境,民眾擁有優質親水空間,配合水質改善成效,陸續吸引生態回歸,讓市民生活與親水逐漸融合。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永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施政重點,工研院的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中,永續環境科技是積極發展項目之一,透過循環、綠能、空氣、水質等創新技術開發,提供更優質生活環境。此次與環保署合作推動臺灣智慧水聯網,透過水質感測元件的開發與物聯網平台技術,建構智慧水質環境監控系統,提供國人更優質的用水環境,此外也加速國內智慧感測與雲端服務產業發展,並建立新興水處理服務商業模式,為產業科技加值。同時透過水聯網運用模式與經驗,有效輸出相關技術與服務至國外市場,提升產業競爭力、創造更大產值與增加就業機會。
工研院自主研發之水質感測器,具有體積小、分析快速、高精確度、耐用性佳、操作簡單、設置費用低,且具無線數據傳輸與物聯網功能等特點,適用於大量布建,達到全面即時監控水質狀況之目的。透過智慧水聯網的建立,所有感測器數據將會整合到環保署IoT物聯網資料中心,建構臺灣專屬的水資源大數據資料庫,進行智慧化管理,提供快速、準確的數據檢核,有效查找問題,成為環保人員檢測水質利器,達到預警通報及智慧治理目標。
工研院針對不同應用場域,開發出固定式、移動式及手持式3種水質感測器系統。固定式感測器設備能量測出多項水質數據,如酸鹼度、導電度、溫度、化學需氧量、懸浮固體物、濁度及重金屬銅離子等;移動式感測器就像潛伏者,依據過往的採樣以及水質陳情通報資料,在特定水域中檢測及溯源;手持式感測器,使用便利且可結合個人行動裝置,利於河川巡守隊感測水質。除了環境治理外,水質感測技術也能應用在水產養殖業、植物工廠及自來水、飲用水檢測等相關產業,工研院將持續運透過場域試驗,邀集業者投入水資源感測產業發展,運用智慧科技守護臺灣水資源,為環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