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五指毛桃

▲臺灣人民報廣東省農業部執行長陳裕隆。(圖/巫月樺攝)

有機行者陳裕隆:梅州蕉岭「林下經濟」

【特派記者陳裕隆/廣東梅州報道】蕉是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是廣東的重點台鄉之一,祖籍蕉嶺的台胞約60萬人,是全國重點台鄉、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先後湧現出宋代梅州第一位進士藍奎,晚清抗日保台志士、詩人、教育家丘逢甲,以及鐘孟鴻、羅福星、林修明、謝晉元、林柏森、丘成桐、丘應楠、鄧家棟等傑出人物。2014年,廣東蕉嶺縣獲「世界長壽鄉」稱號。

為加速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蕉嶺推行農林業復合生產「魚稻共生」生態農業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於萬畝孟宗竹林區上發展「林下經濟」,復合套種生產增加土地利用率,保產增收,創造品牌價值。

臺灣新銳媒體直播梅州「一縣一品」採風行第三站來到廣東梅州蕉縣,採訪今年剛投入運營的毛竹產業,公司十合作社,林下不只出產毛竹、竹筍,還大量生產各種菌菇及中藥材。採摘後農民們不必再以人工搬運下山,產區的農業物資乘著小火車上山,產品搭軌道車運至山下,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增加了產業收入與競爭力。

為提升毛竹產業可持續循環發展,同時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示範區透過「竹下經濟」發展帶動當地鄉村旅遊,依託孟宗竹林下幽逕,自然森林氧吧,創造出國家自然保護區鄉村振興名片。

於林海的地面上 年分冬夏兩造,9月至隔年3月大量種植大球蓋菇,4月至同年8月種植竹蓀,充分發掘林下種植「竹下經濟」的發展,產業多元化,讓這片竹林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經濟發展。

▲竹下經濟南藥品種 –五指毛桃。(圖/巫月樺攝)

蕉岭縣林業局丘丹苗介紹,要想走出一條和毛竹產業不同的發展路子,就只有在每畝效益上做文章,努力提高竹林地的產出。為解決這一問題,蕉嶺縣加快發展竹林下經濟。

種植戶利用生態自然優勢的林下郁閉、空氣濕度大、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晝夜溫差等特點,在林下種植陰生的食用菌及南藥品種,讓村裡的竹林地變成了「聚寶盆」,豐富林下經濟產品種類,多樣性,形成高經濟價值示範區。

▲蕉岭縣林業局丘丹苗解說竹林產業鏈的發展。(圖/陳裕隆攝)

蕉岭萬畝毛竹自然保護區已進駐了多個毛竹企業,規模均在百畝以上,除了種毛竹、竹筍,也在竹下種南藥,包括台灣山蘇、靈芝、巴㦸、金線蓮天麻、田七、黃連、金銀花、天門冬、水飛薊等;或種林菌,如大球蓋菇、竹蓀等高經濟價值作物,新業態將為示範區帶動產業全鏈,結合農文旅三產融合發展方向,進一步推動「興竹富民為蕉岭鄉村振興墊定扎實的基礎」。(臺灣人民報農業部執行長陳裕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