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兩岸青年説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推出的“智匯青年融四地”主題論壇,作為與“兩岸有話說”和“海峽青年觀點論壇”同步進行的兩岸交流系列活動。

「智匯青年融四地」第七期 《兩岸藝術文化的融合與創新:藝術家的大陸發展機會》

11月21日晚七點三十分,由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廈門啟達臺享服務創業有限公司、海峽兩岸雙創智庫共同主辦的“智匯青年融四地”第七期《兩岸藝術文化的融合與創新:藝術家的大陸發展機會》在騰訊會議如期舉行,會議嘉賓分享自身的成長經歷, 諸如早年的獲獎經驗及北大清華的讀博體會,來到大陸以後推動或參與的兩岸藝術文化交流與實踐。

這是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為進一步彙聚兩岸四地各領域青年代表,以推進全方位共知互通相融為目標,圍繞青年群體關心的各領域話題展開常態化線上互動交流的新舉措。

隨著兩岸民間社會的開放與往來,許多臺灣的藝術專業學生選擇到大陸攻讀博士學位,不僅獲得大陸與臺灣的藝術專業中的雙邊價值,更融匯了兩岸藝術專業領域的知識。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臺灣藝術家來到大陸參訪交流,並在大陸進行藝術的展覽,並尋求在陸發展的可能機會。

本系列邀請臺灣的藝術專業博士,以及臺灣藝術家來到大陸展覽的經歷,並請他們說說臺灣藝術家在北大清華讀博的收穫、兩岸藝術價值觀的比較、大陸有那些藝術發展的機會,以及從藝術領域出發可以融匯出那些共性與發展力。

*臺灣藝術家在大陸攻讀博士學位的收穫

*兩岸藝術價值觀的比較與共性

*臺灣藝術家在大陸發展的機會

*兩岸藝術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本期論壇,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特別邀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感覺良好藝文平臺創辦人萬永婷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天津工業大學教師徐偉軒博士,臺灣跨媒材藝術家、建築設計師黃致熒女士,中華大學設計系、 個人建築藝術創作者莊昀蓁女士,針對“兩岸藝術文化的融合與創新:藝術家的大陸發展機會”議題進行交流探討,共同探索兩岸藝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在臺灣藝術家在大陸的發展機會及實踐經歷。

在兩岸融合發展背景下,諸多領域的臺灣青年西進大陸發展,促成了藝術領域的交流交往,並延伸出臺灣元素在大陸市場進行創作與展覽。 本次座談由北京大學博士許晋銘擔任主持人。

圍繞本期主題許晋銘博士首先闡述在兩岸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臺灣青年藝術家來到大陸發展,包括攻讀北大清華的博士學位,以及在大陸進行藝術交流與創作,相應的藝術交流促成中華文化的弘揚及兩岸元素的融合。

接下來我們來聽聽徐偉軒博士、萬永婷博士、黃致熒女士及莊昀蓁女士,分享兩岸藝術領域的學習體會、交流展覽與實踐的經歷,並為臺灣藝術家在陸發展提供建議。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天津工業大學教師徐偉軒老師,分享了早年在臺灣的獲獎經歷,包括繪畫、琉璃等藝術作品的創作、參賽與展覽,在生涯發展的規劃中,萌生出到清華攻讀博士學位,繼續耕耘藝術創作並嘗試大陸的發展機會。

徐老師介紹了在大陸發展的經驗分享,鼓勵青年藝術家在大陸的廣大市場下,相比起來有更多展現的機會。 與此同時,相關蘊含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也有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感覺良好藝文平臺創辦人萬永婷博士,分享了自身在北大藝術學院畢業以後,進行兩岸藝術交流的管道與實務,以及當前耕耘的“感覺良好藝文平臺”,在兩岸藝術文化交流領域當中的成果。

萬永婷博士介紹了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專精領域各有不同,在大陸的發展策略也要相應調整,除了市場化導向之外,也有許多臺灣藝術家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 與此同時萬博士也建議來到大陸發展的藝術家,由於展覽的成本非常高,特別是在場地的租金,囙此與當地簽訂合同時要多加觀察,避免出現衍生的糾紛。

臺灣跨媒材藝術家、建築設計師黃致熒女士,分享了自身海外留學的經歷及創作理念。 在黃致熒女士的過去成果當中,受聘為衛武營拍攝一周年的專題攝影作品,特別是在白天與晚上的不同時間,衛武營的建築外觀有了不同意境,這些都需要建築藝術創作者的巧思。

在海外及大陸的藝術交流與展覽當中,黃致熒女士分享了在巴黎等地的收穫,以及曾經在溫州參與人才展覽的體會,認為藝術家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也認為大陸的藝術領域平臺值得大家更多探索。

中華大學設計系、個人建築藝術創作者莊昀蓁女士,分享了自身因緣際會來到大陸的故事,最早在臺灣學習建築設計時,便期望能發揮自身領域專長用於實踐。

在來到大陸的第一年即參與溫州當地的建築設計創作,也在建築設計的實踐創作中獲得成長,發現大陸與臺灣建築設計當中的異同。 並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學弟妹,在大陸發揮自身專長的時候,能秉持一顆向前向善的心,共同在大陸一起努力。

除了與會嘉賓帶來精彩的發言,線上觀眾也積極參與到了議題的提問互動中,觀眾提問藝術的使用版權或法律,是否與臺灣有很大的歧異?

在大陸進行展覽能要場地,比如北京798是一個知名的藝術家聚集地,是否有更多良好的機會等等。 萬永婷博士分享臺灣藝術家來到大陸,需要熟悉大陸這裡的藝術環境,而後再一步步的推進自己藝術作品的展覽與市場化銷售。

比如798空間的租金非常高昂,光是展覽兩周的費用就要八到十萬,也曾有藝術家因為並不熟悉這裡的市場環境,而遇到額外的問題或困難。 也因此建立“感覺良好藝文平臺”,便是藉由團隊為藝術家進行規劃分析與品牌維護。

萬永婷博士亦在會上分享“感覺良好藝文平臺”的常態性事務,包括搜集整理上百篇的原創藝術文章,進行專業藝文知識的生產、維繫廣大的藝術家聯誼平臺,為藝術家尋找更多良好的發展機會,並提供專業諮詢以維護藝術創作者品牌。

會議最後,與會觀眾們紛紛感到驚歎,認同臺灣藝術家的這個平臺,是兩岸藝術文化交流當中的重要作用。

主持人許晋銘博士進行會議總結中說到,臺灣藝術家們擁有新穎的創作理念,也樂意在大陸學習更多的藝術元素,從四比特嘉賓的經歷中可以看到,臺灣藝術家在大陸的讀博、展覽、交流、建築實踐等故事。

在兩岸和平發展共進的基礎上,大陸廣闊的市場及發展機會值得更多挖掘,不過也建議藝術家們在落地之前,應做好細緻的前期準備,才能更好的將藝術專業實踐與大陸發展。

通過120分鐘線上交流活動,兩岸藝術領域的融合與實踐應用推廣,以及臺灣藝術家的大陸發展機會與盈利模式,這些乾貨每人獲益滿滿。

本期沙龍探討出“臺灣藝術家在大陸發展有廣闊空間,但也務必要接地氣之後再落地”的結論,前期的專業諮詢必不可少。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推出的“智匯青年融四地”主題論壇,作為與“兩岸有話說”和“海峽青年觀點論壇”同步進行的兩岸交流系列活動,主要特點是以彙聚兩岸青年智慧共融四地為目標,進一步凝聚兩岸青年共融共進目標,增進兩岸青年面向兩岸關係認識, 鼓勵兩岸青年討論交流發表多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