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慈心基金會

慈心基金會歡慶綠色保育15週年 持續為臺灣農業與生態創造正向影響

慈心基金會歡慶綠色保育15週年 持續為臺灣農業與生態創造正向影響

【記者張玉泰/報導】綠色保育標章邁向第15年,為了感謝綠保農友用心呵護農田健康與生態、用善念澆灌臺灣這片土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特於2024年11月14日舉辦「綠保食伍大集合—全臺農友交流會」活動,來自全臺逾300位農友齊聚一堂,細數一路共創的里程碑並持續前行。十多年來,綠保農友守護農田生態的珍貴經驗,透過國際參與、研討會的發表,傳遞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當天,農業部各部會長官特別親臨現場向農友們致意,慈心基金會董事長賴錫源頒發「綠保貢獻獎」予資深綠保農友,以表揚其長期對生態農業的貢獻與堅定友善環境的精神。


回顧14年前,為了救護棲息在台南官田菱角田的水雉,鼓勵農友以無農藥化肥的生態農業來從事生產,由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攜手推動綠色保育標章,並將官田守護水雉的行動,擴展至全台共同守護各種物種為目標。從2011年至今成果斐然,截至2024年10月,全臺已有648位農友申請綠色保育標章,農田面積達916公頃,受到保護的珍稀動物已達46種,進行棲地營造的有412戶。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綠色保育對臺灣農田生態系產生實質的保護,甚至在後來有機促進法立法時,將友善耕作成為廣義有機農業的一環。展望未來,朝向推動草生栽培等有對土壤健康、生態平衡,及減緩氣候暖化有利的農法,並鼓勵農友觀察記錄農場生態,推動使用臺灣愛自然(iNaturalist)平台拍攝上傳,展現綠保農田的生物多樣性。


活動中特別邀請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分享農業部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具體策略,鼓勵農友們參與推動農業碳排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色趨勢的四大主軸。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慈心基金會與臺灣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友善水稻田的增匯減碳技術,為農業的永續發展開拓新方向。無獨有偶,慈心基金會也與國家植物園的「方舟計畫」合作,設立「臺灣原生植物野花園」,為綠色保育的推廣創造更多示範區。此外,慈心基金會計劃於2025年中發表「綠色保育棲地營造手冊」,彙集農友與專家的經驗,提供實用指引,營造動物友善的農業環境。


「綠保食伍大集合—全臺農友交流會」中,也特別頒發「綠保貢獻獎」表揚長期參與綠色保育的農友。來自台南官田的資深農友王耀文和陳錦,以及中生代農友陳淑惠和新生代農友盧志明,分享了他們的綠保心路歷程:從事綠保15年的官田農友王耀文,回憶起初期因不使用農藥導致收成大減的艱辛,目睹因農藥大量死亡的魚類而轉向綠保的心路歷程;同樣是第一年就投入的陳錦,因慈心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的感召而投身綠保,堅持用慈悲心面對大自然的挑戰;陳淑慧分享了她如何透過營收與貸款支持綠保加工,並協助其他農友推動加工農產的工作;盧志明則談到致力於提升田間生態,保護了陽明山瀕危保育類動物的用心。

下午分組課程主題涵蓋獨居蜂、猛禽棲架與蝙蝠屋的設置,以及利用木黴菌和自製液肥來提升農田的生態價值。此外,會場還設置了種子交換區、農產展示區等,鼓勵農友們技術交流,分享田間有趣難忘的大小事,也為彼此堅持友善耕作加油打氣。慈心基金會特別邀請基金會同仁、綠保賣場、消費者、產官學專家們錄製影片,向所有支持綠色保育的農友致上敬意與誠摯謝意,期盼更多農友加入綠色保育的行列,共同打造更具生態韌性和永續發展的農業體系,為臺灣農業與生態環境帶來長遠的正向影響,建構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