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梁欣伶

劍橋大學台灣籍女博士 如願成為英國慈善新芽

【特派記者巫月樺/花蓮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研究員梁欣伶,從小成績優異,就讀清華大學、研究所期間,總是撥空參加志工服務,10年前梁欣伶前往歐洲知名大學深造博士,讓做志工的腳步停了10年。但從小參加慈濟服務活動的梁欣伶沒有忘記做志工的快樂,2018年他前往葡萄牙林火賑災、也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梁欣伶表示,當慈濟志工可以找到人生的價值。

梁欣伶的父母是慈濟志工梁昌枝、曾美玉,故事曾被拍成大愛劇場《幸福的青鳥》,父母在梁欣伶讀國小5、6年級時參加慈濟,帶著她做環保,喜歡「動手做」的她覺得很好,於是報名參加學佛營。

第一次離開家裡到花蓮參加活動!讓梁欣伶覺得很開心,原來過去她的母親曾美玉對她比較嚴格,可以出遠門讓梁欣伶覺得雀躍不已,對於活動中學到的歌曲也很喜歡。

當時年紀小的梁欣伶開始處於叛逆期,會發小脾氣、有壞習慣,雖然長大後慢慢改掉,但高中時還是會跟母親頂嘴。報考大學時,讀護理的母親希望梁欣伶報考醫護科系,但梁欣伶不想按照母親為她安排的方向走,自己填上想讀的理工科系,大學放榜後考上清華大學工科系。

雖然梁欣伶讀的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學,但沒有達到母親的預期:「考上母親任職的學校,每天一起上班上學」,仍讓母親失望。梁欣伶跟著哥哥一起參加清大慈青社,社團活動中也有慈濟爸爸媽媽的陪伴,梁欣伶表示,過程中開始學習如何「理性地」跟父母互動,也比較多會去體諒父母。

梁欣伶在清華大學學士、碩士學位,課業繁忙之餘仍利用假日每個月數次和其他慈青去腦性麻痺療養院關懷院民、協助餵飯、推輪椅。梁欣伶表示,他們無法說話、都在輪椅上,行動無法自理,連吃飯也無法自己來,讓我很感恩父母給我的健康身體。

2009年梁欣伶前往德國讀物理化學博士,接著在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系擔任博士研究員,自己一個人離鄉背井求學,做研究也要跟不同的人相處,對梁欣伶而言,參加慈青社擔任社長、區總幹事、全台活動工作人員等的經驗,就需要與來自各地、各式各樣的人相處。當時在課業兼顧志工服務過程中,也讓梁欣伶學習到「抗壓性」。梁欣伶分享自己每天都是寢室裡最晚睡的,雖然自己的時間不一定安排的最好,但那段期間「抗壓性」有比較好。

梁欣伶指出,國外研究給予的教育是:挑戰老師、反駁老師的意見,自己久而久之開始貢高我慢,漸漸地也開始質疑自己過去在慈濟所學到的資訊。蹉跎了10年,看到跟自己同期的慈青一個個在慈濟服務、受證慈濟志工,加上母親、歐洲慈濟志工會提供活動訊息給她,內心充滿近鄉情怯的掙扎。

2018年葡萄牙發生林火,梁欣伶跟歐洲慈濟志工前往賑災,找回當志工的歡喜,之後開始經常跟著歐洲慈濟志工參加活動,也跟著參加了聯合國氣候會議。接著開始參與見習培訓志工課程,這次專程回台受證,法號是懿薪,期許自己要薪火相傳。

不斷在學術研究精進的梁欣伶,認為當慈濟志工可以找到人生的價值。梁欣伶表示,從行為改變學(behavioural change)的觀點,當人們對做的事情體驗到幸福,便會自動持續,這是在慈濟體驗到的。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